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與孩子訂規舉說道理

柏柏,你這樣掩著自己,媽媽怎樣餵你吃飯呀?=___="
乖乖放下飯衣啦!(選用直接祈使句,比否定祈使句更好)

從前上課室管理課時,教授跟我們說第一天進課室跟孩子訂班規的重要性。
自此,我便一直盤算該怎樣訂班規才有效管理課室...

第一年,沒什麼經驗的我都是訂一些「大路」而具體的規舉。
離不開「不開擅離坐位」、「不可大聲喧嘩」之類。
但隨著經驗愈多,發覺愈具體愈仔細的規舉愈不好。

因為孩子,總是善忘而「古惑」的動物。
他們容易忘記冗長的規舉,對一些「不」字行頭的規舉會自動Delete「不」字;
且孩子都愛試大人底線,總是要走法律罅。

這樣說,孩子都是邪惡嗎?
不,他們只是太可愛而已。

跟他們好好說道理,他們總會聽的。
他們不聽大人說話時,問題總是在大人身上。
因為你訂的要求太多、太冗長,你說的道理太深、太抽象了。
孩子當然不明白,沒耐性聽吧!

這樣該如何訂規舉?如何說道理?

在我經驗來說,規舉道理愈精簡愈好。(尤其對著孩子愈小,愈要這樣做)

所以我不知從何時開始,我的規舉只有二字:「尊重」。

  • 你如此大聲說話,我認為你不尊重老師,老師很不愉快。
  • 你這樣無視我走出來,我認為你不尊重老師,這樣是犯班規。
  • 你這樣打/取笑同學,同學自然感到羞辱、不快,即不尊重他吧!
  • 你叫人「阿喂」,「阿喂」即是誰?這裡沒人叫「阿喂」啊!如果你叫的是我,我會很不高興...因為我有名有姓有專稱,你這樣稱呼我,很不尊重我吧!
  • 媽媽跟你說話,你卻不正視我,不理會我,令我覺得自己對著空氣說話,媽媽很有受傷的感覺。你這樣做是否不太尊重媽媽呢?

總之,什麼都可以指向「尊重」二字。
這樣孩子總不能辯駁,又知道自己問題所在,而且日積月累,一定會記得規舉──「尊重」。

「尊重」一詞對年紀小的孩子來說,會不會太抽象呢?
會的!尤其對著現世極度自我中心的孩子而言(即使是中學生年青人也未必懂這兩字)。
但這正是他們需要學習理解的二字....

所以我會用「我向訊息」(I-Message)建立孩子的「同理心」,
讓他們知道原來自己的一些行為是會帶給別人感覺惡劣,甚至有受傷難過的感覺。

  • 你這樣說話,媽媽(我)很傷心。
  • 爸爸認真地跟你溝通,你卻愛理不理,我很不高興。
  • 老師一直以來十分欣賞你的認真好學,但你最近的表現,實在令我有點兒失望。

別人的「傷心、不高興、失望」,這便是不尊重的後果。

而要孩子明白這後果,有時都要令他們遇上相同待遇,從而產生相同感受才行。
當然,這豈不「以暴易暴」或「以牙還牙」?
NO~
我從不鼓勵高壓式的強權管教(當然,教書初期要建立權威,少不免要少許高壓),
很多人一早說高壓式的強權管教只會引來孩子反感,
且這種方法只是對孩子初期有效而已。

要他們明白後果,適時的引導是重要的。
透過個案引入(最好是孩子親身經歷的),讓孩子學習易地而處,感人所感。
這是建立孩子同理心,明白「尊重」二字的好方法。

日子有功,孩子學習了同理心之後,你訂的「尊重」法則自然奏效。
而這工夫從來不是一促而就,是要從小建立。
所以爸爸媽媽們不妨趁孩子還小時,先用「我向訊息」(I-Message)或講故事,令他們知道人是有很多不同的感受情緒,而且這些情緒與他們的或別人的行為是有關的。
待他們稍長漸懂事,才用個案引入或故事來讓他們學習如何感人所感,易地而處。
這樣跟他們訂規舉、說道理會事半功倍。

我現在已經向未夠一歲的兒子這樣做了!
也許他還是個幼稚無知的小嬰孩,
但學習感受這回事,不會嫌小的。

如果爸媽的孩子已經進入暴風期或反叛期,更應該這樣做;
因為他們更需要學習何謂「尊重」,
這是我當中學教師時的領悟。
那時的我常常想:如果我的學生一早明白何謂「尊重」,我的管教自然會容易得多,也減卻不少課堂上怒目相向的場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