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爭盪鞦韆記

早兩天,帶柏柏到公園盪鞦韆,巧遇一件小朋友爭鞦韆的戲碼,感到很有趣,便在此分享一下。

話說,當天特別多小朋友到公園輪候盪鞦韆,我們便帶著柏柏在隊尾一起輪候。

但這時候忽然有兩個年約3-4歲的小妹妹爭著盪同一個鞦韆。

從對話中得知她們本來是朋友,也有排隊輪候;

只是排第二的小妹妹B突然發難,要求先盪鞦韆。

這時候,當然便是家長出手的時機了。(雖然家長應否插手干預是值得討論)

小妹妹A不肯退讓,死抓著鞦韆不肯放,在旁的A媽媽開始不耐煩,碎碎唸的說:

你再不肯走,我便不理你啦!......早知唔帶你來公園啦!......(如是重覆著說了很多遍)

但小妹妹仍然無動於衷,堅持要先盪,無視在旁的A媽媽;

於是A媽媽氣得走開了。

小妹妹B也不甘退讓,但在旁的B媽媽不停地勸著說:

是小妹妹A先排隊,應該先讓她盪鞦韆,再等一會兒吧!乖啦!(如是重覆著說了很多遍)

在旁又有一位正在與孩子盪鞦韆的C媽媽突然做和事佬,對著兩個小妹妹說:

你們別爭了!等多陣啦!我孩子盪完就到你啦!(但仍然推著孩子繼續盪鞦韆,完全沒有退讓的跡象=___=")

小妹妹B被遊說了幾分鐘,仍無動於衷,B媽媽又見A媽媽發晦氣走開了,於是著急起來,強行將小妹妹B拉走。

小妹妹A成功得到鞦韆,卻回頭一看,A媽媽已走,剎時感到很無措。

小妹妹B失敗了,遷怒於B媽媽,無視B媽媽良久,即使B媽媽繼續在旁跟她說道理。

C媽媽繼續與孩子盪鞦韆,好像剛才的事從沒有發生一樣。

這時候,我和先生不禁側目,正討論著......

A媽媽突然再度出現,但她嘴裡仍是碎碎唸,很多抱怨的說:

我以後唔會再帶你來呢個公園咖啦!點呀?玩完未呀?

小妹妹A扁扁嘴,用眼神示意:無人推我,怎樣玩?

A媽媽仍是一直唸:推左啦!係咁咖啦!一係唔好玩囉!

雖然小妹妹A得到想要的,卻沒得到快樂,所以很快便放棄盪鞦韆,跟著媽媽走了。

小妹妹B見此,再度展歡顏,立即登上鞦韆盪了一會兒。

這時候又來了一個推著BB車的婆婆,在我們後邊等候。

C媽媽終於有意退讓,帶著孩子走了。

我們便立即上前,讓柏柏盪鞦韆。

說時遲那時快,突然又來了一對母女D,搶了小妹妹B讓出來的鞦韆。

但明明是婆婆先排隊的,卻被母女D插隊,所以婆婆很無奈。

母女D仍不以為然,好像不意識到自己插了隊,一邊盪一邊批評柏柏,說:

媽媽!你看那個BB係咪唔識玩呀?佢都唔識用手捉實個鞦韆......E~佢好似喊啊!係咪驚打鞦韆呀?

係呀!人地係BB嚟嘛!你以前都係咁咖啦!......

我們很不屑她們的行為,更不想柏柏被她們當成動物園內的動物般研究,加上柏柏可能隔了一段時間沒盪鞦韆,的確表現不快和不安,所以決定退讓予婆婆的孫兒,先離開了。

離開後,我和先生不禁討論起剛才的場面:

首先,小妹妹AB二人爭先恐後要盪鞦韆,做家長的在此時應該有耐性地給孩子說道理,且以先排先得的方式處理。可是A媽媽不但沒有耐性處理,更發晦氣離開了,讓小妹妹A陷入進退失據之境。明明道理在小妹妹A,卻演變成小妹妹A無理取鬧,實在太冤枉,這只會傷害了她們倆的母女情誼,讓小妹妹A感到媽媽不幫自己,繼而得出媽媽不愛自己的結論。相反B媽媽的處理相當好,因為她深明自己女兒理虧在先,便要求女兒作出相讓;即使女兒脾氣很差,但她仍有耐性地給她說道理,真的很有智慧,EQ又好。

其次,C媽媽的插手便顯得很無聊。一來事不關己,胡亂插手有機會令事情更糟。孩子的事本應孩子自己處理,然而在此事上明顯是孩子太小,不講道理,當事人的家長適時介入亦情有可原;但C媽媽的插手便有點兒無厘頭了,孩子又不是她的,幹麼插手說太多呢?你以為兩位小妹妹連自己母親的話也不肯聽,卻會聽你這個外人的話麼?加上,她言行不一,一邊說著會讓出鞦韆,但一邊又沒有行動,說了等於沒說。這對她自己的孩兒也不是一個好示範,除了不能讓孩子學會禮讓外,更直接教導孩子言行不一。

最後,母女D插隊的行為真的令人髮指,我想當中有什麼問題也用不著我詳述分析吧!只能說父母自己其身不正,孩子自然有什麼樣式。

沒想到外出一會便見到如此情景,雖然只是小事一宗,卻意味深長,令我們作父母的上了一課,教導我們日後面對同樣的問題時,應如何面對、如何處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