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驚喜


做全職媽媽的好處正是可以每天見證孩子的成長,因為孩子的成長速度實在太驚人了!

天天新鮮,總令你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即使這些所謂「驚喜」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是的!這些微不足道的驚喜只有做父母的自己才能體會,即使是其他父母也意會不到。

其他父母可能認為孩子成長便是這樣,用不用這樣大驚小怪?!

對呀!自己看待其他孩子可能都有這種感覺,但唯獨見到自己的孩子成長了便會嘖嘖稱奇。

孩子第一次坐、第一次爬、第一次站立、第一次學步、出第一隻牙、第一次從嬰兒車上爬出來(已扣上安全帶)、突然以新奇的方式玩某種玩具、突然學會向人揮手、突然學會用手掩口作出古靈精怪的聲音、第一次飛吻、第一次說媽媽爸爸......

實在太多太多了!

今日他只會說「ba」這個音節,明天他會對任何東西說「ba」,後日突然見爸爸走了而衝動地對他說「爸爸」......

你說這種成長很不奇妙麼?

一些很久不見的朋友一見到我的孩子,很驚訝地說:長大了很多?

我歪一歪頭,望一望孩子,說:大了很多麼?

是的。他每天都成長,每天都給你驚喜,你忘記了麼?

說來這便是我們做父母的奇怪心理......

其實我們明知道他們成長得很快,但內心又止不了一種想法:你別大得這樣快,好不?

很想你仍停留嬰孩時期,讓我多抱一抱。

很想你仍停留牙牙學語的時期,讓我們多玩猜猜遊戲。

很想你仍停留在需要爸爸媽媽的時期,讓我們多陪你一會兒。

可惜,你總是大得這麼快。

之前一刻才擔心你...為何你仍未學會什麼什麼...

當下原來你已學會,且做得愈來愈好,好到已經不需要父母在身邊了!

歲月不饒人,你根本阻撓不了他們的成長與步伐的。

與其想那些有的沒的,不如好好珍藏這些驚喜時刻,以作為安撫自己這些奇怪心理的回憶吧。^^

別以為2歲以下的孩子聽不懂你的話


最近留意到柏柏的表哥表姐愈來愈「頑皮」,不時有打架、打人、咬人、拋東西、向人擲東西等壞習慣;

但見家中各人竟然沒有勸止或訓斥,甚至笑著包容,我想這會否有點兒放縱他們呢?

於是日前忍不住跟媽媽說項,要她執嚴管教,但她竟然這樣跟我說:

孩子在這個年紀都是這樣吧!何況你跟他們訓話,他們也不明白吧!大點兒才教啦!

噢...這是什麼理論?

他們真的如此「天真」,真的不明白我們說什麼嗎?

我便立即向他們示範,什麼叫「管教」!

當柏柏表哥又作勢拋東西打人時,我便立刻變臉(其實只是臉色一沉而已),然後略帶嚴肅地喝止他。

他立即收手,呆著看我。

他的表情好像有點兒猶豫,又有點兒害怕。

我見開始奏效,便乘勝追擊給他講道理。

他似懂非懂,一直呆呆的看我。

後來他見我稍稍停頓,便笑了。

我立即又黑臉,高聲說:你笑什麼?我教訓緊你,你仲笑?

他立即好驚,我都未講到三句,他便哭了。

我見他哭了便點到即止,畢竟他並非我的孩兒,見好便收手,因為我知道他總算明白了。

他哭了一會,見我不再惡,甚至有點兒笑容,便不時偷望我。

見我無敵意了,便慢慢走過來,想要抱抱。

我見他已經知錯,便說:既然你哭,即你已知錯,那麼姑媽原諒你啦!

然後給他一個擁抱。

媽媽在旁一直觀察,開始相信他是明白自己做錯事的。

如是連續兩日,他再重複犯錯,我都會輕聲責備。

他每次都會望一望我,然後收手;或低頭知錯的樣子一樣。

有時甚至在他未出手之前,我一出聲,他已經知道被抓住了,不敢再有進一步行動。

雖然孩子總是善忘,重複犯錯,但只要我們願意多作提點,他們都是可教的!

所以別說1-2歲的孩子聽不懂,我說他們實在太懂,只是視乎你有沒有堅持自己的原則,給他們知道我們的底線和規範而已。

柏柏表哥實在太好教了,因為他懂得觀人於微,看人臉色。

相反柏柏總有些傲氣(這點便不知似誰了,哈),他未必肯即時就範,甚至刻意繼續犯事或與你對著幹。

最令人氣結的是當你嚴厲教訓時,他竟然會笑,一點懼色也沒有。

所以在管教過程中難免會有點膠著......

面對這類孩子,做父母的更要堅守原則,千萬別輕易讓孩子越過自己底線,否則覆水難收。

為弟弟和弟婦有個好孩兒而感恩,同時亦為自己那個有性格的孩子而更感恩。

因著柏柏的獨特性格,我更要靠著神加給我智慧,好好「馴服」他才行!(說笑)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光頭仔柏柏

 一直以來,我對古老一派的照顧嬰幼兒方式存有質疑。

所以我從來沒有因為上一代說:「替孩子剃一剃頭,他將來頭髮生得好D!」而替柏柏剪頭髮......

相反,我更份外珍惜他的BB毛,因為他由出生至今的毛髮一直很柔順,好好摸^^

而且他頭髮長長的樣子很可愛,一剷光了不知是什麼樣子 =___="

但夏天來了,見到他每次冒汗,頭髮盡濕的樣子,好像很辛苦......我又於心不忍......

終於在母親的遊說下,給她帶著柏柏到髮廊去。

見他被師父按著剃髮時,哭得很可憐的樣子,我亦有一刻後悔。

但見他剃完髮後那個清爽樣子,對著師父破涕為笑的樣子,又認為自己做對了。

他始終都要修理頭髮,因為頭髮太長,始終有礙視線和影響整體觀感。

唯有狠心一次,給他修一修吧!

不過至今仍是看不慣他的光頭樣子,先生每次見到柏柏都直笑他是「董伯伯」@@"

說真的,我亦有同感。哈哈。

惟經此事後,我還是很矛盾......

男孩子要定時修髮是必然的事,所以他修髮後似「董伯伯」也無問題。

然而每次剪髮都要跟孩子角力,如同打仗般......

因為他怕極了那個電剃髮器,一開動此器他便大哭大鬧,

我們又不敢為他親自操刀,

所以將此責交予外人也沒辦法......

做父母的,這種矛盾在日後是否仍要不斷重複上演呢?

是的。孩子怕的事、不願意做的事,可多著呢!

第一次與父母長時間分離、跟第二個照顧者、上幼稚園、用花灑洗澡、讓他獨個兒上學......

在他日後的生命裡,總會遇上不少。

做父母的又不能因為他怕、他不願意而盲目保護,不讓他嘗試,以免礙著他成長;

所以「狠心」、「放手」是我們現在需要不停學習的功課.......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我家的小頑皮

自柏柏懂得爬和扶著東西站起來後,他移動能力每日進步,破壞力也愈來愈驚人。

以前將他困在房間以內的空間還可以的,現在卻不行了!

他整天嚷著要到廳裡玩,見到新奇事物或可觸碰的東西,什麼也不放過。

不是翻箱倒籠,便是拆、撕、咬。

不讓他做,便翹起嘴唇,皺著鼻子瞪人。

他尤其喜歡爬洞穴,茶几底、學行車底、枱底、櫈底,全部都爬過,當然順便將自己的額頭撞出一兩個角或幾個包子吧!

條狀的東西一定最有興趣,所以電線常是他攻擊的對象。

總之他所到之處,幾乎化為亂葬崗,混亂不堪!勁!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己所不欲勿施於孩子

之前一直主張不要將父母自己的所想勉強加於孩子身上,

今次又主張不要將父母自己的不想勉強加於孩子身上。

我想一切都是將心比心的道理而已!

無人會希望自己被人操控、勉強,我們是多麼的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

如果連自己最愛的人都要經常勉強自己、強迫自己,

試問他/她還可以健康地建立到自我形象和性情嗎?還可以快樂地有自己的思想嗎?

但我這種教養想法並非與管教有衝突的,

有些不可為的當然要提醒孩子,即使管教過程中,孩子有被迫的感覺。

但管教的結果是孩子有正面的成長,這便是需要維持與保留。

強迫、勉強則不然,你是會扭曲孩子的真正興趣、個性與思想等,是有礙他的人格發展呢!

所以要小心區別自己是管教,還是勉強。

多數的管教是集中於孩子的品德情意與待人接物方面,

多數的勉強是集中於志趣與能力方面。

說真的,孩子還小,他未必知道自己想如何發展志趣與能力,而且有些能力未經發掘是難以得到發揮。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只能給予他們機會和空間嘗試,

只要他們試過後感到不好,我們便要停,(當然你要確定他並非怕困難而半途而廢)

否則便是勉強。

如果孩子一開始已有傾向,比如他喜歡用中文說話,你偏要迫他聽英文;他不喜歡聽音樂,你卻整天播莫扎特;

這亦是勉強。

學習貴乎動機與態度,不在於先與後、早與晚。

不明白這道理,自己總會容易犯了勉強的毛病。

日前與先生也討論過這問題,不過討論的話題都幾遠,便是孩子的婚姻。

孩子的婚姻是父母最不能干涉勉強的部分,這是孩子的人生呀!你又何苦要插一腳呢?

如今自由戀愛,孩子的婚姻多數已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應該沒有這問題吧!

錯!自己正是經歷過這類痛苦。

雖然我和先生都是自由戀愛結識,可是結婚的形式細節卻不由自主,最終落得「遺憾」兩個字。

這正是我們上一代的問題,總是喜歡將自己的一套加諸孩子身上。

我和先生喜歡一切從簡,但正因為「孝」一字,先生選擇服從長上安排。

結果我們一次結婚便變成兩次結婚,先註冊後擺酒,還要按夫家水上人形式擺酒。

即使註冊那天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刻,但之後的擺酒卻成為我一輩子的夢魘,至今仍久久不能釋懷。

我與先生只要一接觸此話題,氣氛便會馬上變得凝重。

這到底是誰的錯?一切都難以清算。

我只能說經一事長一智,日後孩子的婚姻,我們絕對不能插手,到時長輩再有什麼要求,作為母親的我亦誓必替孩子捍衛,絕不要他再經歷我們的苦!

雖然先生提及:假如孩子自己要求鋪張辦婚事,那又如何?

但我仍是那個原則,父母尊重孩子的決定,但孩子也絕不能勉強父母。

我便是怕繁文縟節,怕鋪張的場合,怕人多熱鬧的景象。

再者水上人的儀式總是有重男輕女、尊男卑女的傾向,我絕不會認同孩子跟隨這一套的。

他又何苦勉強我這個老人家,將其快樂建築在我痛苦身上?

所以同樣道理,作為父母的,也絕不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孩子的痛苦身上。

這是彼此尊重呀!

柏柏這行為便要管教啦!行咁近睇電視,壞眼呀! >___<"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小寶寶的自我概念發展



小手、小腳,可說是小寶寶第一個現成的玩具,大約在三個月左右,我們就可以發現,躺在嬰兒床裡的小嬰兒時常著迷於自己手腳的長相、嚐起來的味道及動起來的樣子,常常一玩就是好一陣子。其實在這時候,小寶寶並不知道手腳就是自己身體的一部份,只覺得小手小腳是個好玩的玩具。就算寶寶開始對自己鏡中的影像出現微笑、親吻的反應時,這都不表示孩子已具有「自我概念」了。

自我概念,是什麼?
一個人對「自己」看法,就是所謂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一個相當抽象的學習概念,似乎也看不出它的具體影響力,很多父母都會問,自我概念發展重要嗎?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因為,自我概念的發生與發展,形成一個人的個性與人格特質的重要部分。試想,一個認為自己是「好棒」的孩子、和一個自認是「失敗」的孩子,他們將會用什麼態度來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呢?

自我概念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歷經一個很長的發展歷程。剛出生時,小嬰兒根本就沒有自己(self)的概念,就算在三、四個月大時,他們喜歡舉著自己的雙手看個不停,當時,他並不明白眼前的事物就是自己的一部份。但是,我們可不要小看這個簡單的動作,小嬰兒就是透過這個發現自己身體的動作,逐漸進入認識自己的境界。

一歲之前的小嬰兒,最喜歡探索自己的身體,並感受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力。例如:小寶寶無意間用腳踢到床邊的玩具、並發出了聲響,此後,在寶寶的腦子裡就建立起一個連結:若是想要讓玩具發出聲音,只要動動自己的腳就可以了。類似這種的探索行為,不僅豐富了他的學習經驗,更鼓勵小嬰兒對自己的身體與個人能力建立起一種獨特的自信。

所以,對「我」的認識基礎,是在半歲到一歲之間開始紮根的,大約在15∼18個月大左右,小寶寶才會對「自我」有較清楚的認識。在一歲半至三歲之間,是孩子表現出自我覺察的高峰期,你會發現,小寶寶對自己在鏡裡的影像感到極大的興趣,他們還喜歡研究自己的長相,並對著鏡子扮鬼臉、說話呢!

影響自我概念的關鍵因素
滿一歲之後,寶寶逐漸建立起自我的概念,對於「我是誰」有相當大的進步,他們可以從照片中找出自己、也知道鏡中的影像就是自己,他們也開始瞭解一些身體器官的位置與名稱。

進入兩歲之後,孩子的自我概念更趨複雜,由於語言能力的精進,他們常會用「我」、「我的」來直接表達自我的感覺與想法。三歲之後,自我概念仍會持續的發展,他不但會用語言來敘述自己的外型和家庭,也會將自己的心情與感覺加以描述,更會藉由別人的評價來認定自己的表現,例如,自己是不是真的很乖、很好。這整個發展歷程,就是幼兒自我概念必經的成長歷程。

從表面上看來,這些自我認識的進步過程,彷彿只需要依賴孩子的自我學習就足夠了,事實上正巧相反。自我概念的產生,必須是建立在社會互動的基礎上,若是脫離與人的互動,就完全無法順利建立起對自我的認識。有一個非常知名的研究就驗證了這個說法,由於猩猩是人類之外,唯一也能在鏡中認出自己的動物,因此,科學家為了想瞭解社會互動與自我概念形成之間的關係,刻意將小猩猩完全與社會隔絕。研究發現,從小被孤立成長的猩猩,長大後,就沒有能力從鏡中辨認自己,也就是說無法建立應有的自我概念。所以,從這項研究結果證明了,唯有透過與人的互動,以及其他人的反應,才能建立起完整的自我概念。

因此,「人」就是影響孩子建立自我概念最為關鍵的要素,究竟,面對孩子探索自我的過程中,我們該如何營造出一個最佳的環境、給他什麼樣的助力呢?

從親子互動中認識自己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最親密的伙伴,孩子透過父母的愛意傳達與相處過程,逐漸學習如何去信任別人,也可在這親密關係中建立穩固、安全的關係。這種安全感,就是他學會認識自己、信任自己最重要的泉源。

在安全基地裡自由探索
家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安全基地,所以,在家裡,父母可以刻意的引導(如:和孩子一起玩認識身體遊戲),或是安排一些小活動(如:讓孩子打扮成不同的裝扮),這些都可以讓孩子可以自由又自主的認識自己。

支持孩子自我探索的意願
自理能力的培養,有助於發展孩子健全的自我概念。所以,千萬不要過份寶貝孩子,或是拒絕孩子去嘗試,否則,你會發現孩子變得依賴與退縮。所以,就算是孩子做得不好,也要多鼓勵孩子去試試看、做做看、學學看,這樣,自然而然就可以誘導出「我很棒」、「我很好」的自我認知了。

擴展孩子的生活經驗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或是讓孩子交交朋友,也都是建立自我概念不錯的策略。因為,出去時,孩子更需要運用他的感官來認識環境,例如:小公園裡,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看到不同的玩具;與人一起遊戲時,是學習社交及肌肉技巧的最佳時機。

給孩子正向的評價
我們常在無形中用我們的眼神、動作或言語否定了孩子的表現。其實,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親是孩子建立自我評價過程時,最為重要的角色。父母正是孩子的明鏡,在這面鏡子前,我們讓孩子看到了他人眼中的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形象。

資料來自《奇蜜育兒電子報(0~1歲)》

新手媽媽的驀然回首

回首自己做了新手媽媽的十個月,突然有一種懊悔的感覺。

我並非為做了媽媽而懊悔,而是為了這十個月來的衝動、執拗而懊悔。

懊悔自己為何要這樣不開心、懊悔自己為何執著自己想法而對某些人特別「衝」。

其實每個媽媽都會有自己的一套,只要媽媽對自己的一套有自信,又何須在意別人的說話?

其實每個媽媽都是這樣走過來:

包片換片、餵奶(包括餵夜奶)、換衣服、洗澡、煮粥餵食、搜羅BB用品......

辛苦,的確辛苦,但總會克服的。

看著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突然一天他對你回眸一笑,嘩~那一刻已經忘記了之前的辛苦。

所以現在你再問我,我只會說:辛苦,但值得,所以無須不開心了!

這樣說,之前的不開心便變得不值得?

我只能說......受著身體荷爾蒙變化的影響,情緒低落是在所難免,但你仍要告訴自己:為了孩子,你無論如何都要走出牛角尖!

也許,今日的我終於算是走出了!

因為我終於對別人的意見批評不再上心,

因為我不再以照顧孩兒的沉悶生活為苦事,

因為我不再對著無限的育兒資訊而感到惆悵,

因為我不再以別人的勉強和不尊重而弄得情緒大起大落。

也許,今日的我真的「化」了!

何苦執著自己的一套而急於向人辯解?

從來無人會明白你真正的處境和感受,

即使大家同為母親又如何?她是在職媽媽,還是全職媽媽,心態處境已經截然不同;

即使大家都是全職媽媽又如何?各人的家庭背景不同,面對的壓力也不盡相同,你說彼此真的互相了解麼?

即使她亦曾經歷同樣的處境又如何?她也許一早忘記了當年的感受,更何況並非每個人都會懂得易地而處、感人所感;

即使她明白你的所思所想,但大家歷程不同,她能說什麼呢?一句安慰便能安撫到身心疲憊的你麼?

不過,我感恩的是我有個隨時隨在、關懷備至的神,

祂總明白我的需要和感受;

我又慶幸自己有個好丈夫,

他總是在我身邊默默的支持。

我能夠有神、有愛我的丈夫、有可愛的孩子,已經足夠。

其他天大的事,甚或以前的傷痕,便讓它隨著時間漸漸流逝吧!

最近與一些情緒受到困擾的媽媽朋友們聊天,

便不自覺發現了以前的自己,

她們的心聲總是好像以前自己的所思所想,

也許大家所經歷的不盡相同,

但我開始明白為何當時其他媽媽朋友未能幫到我,

因為正如我今日也未必幫到她們一樣。

始終未到某些階段,外人是難以評論或幫助,

我唯一能做到的只是聆聽

對!我當天只想別人的聆聽,今日我便做一個懂得聆聽的過來人。

而且,我可以給她們一個遠景:

我今日能夠走出陰霾,我亦深信她們總有一天跟我一樣,走出幽暗的低谷。

如今驀然回首,笑盡自己這十個月來的「傻」。

或許未來仍有機會繼續「傻」,但那又何妨?

人總是要經歷才會成長。

神說:哀 慟 的 人 有 福 了 . 因 為 他 們 必 得 安 慰 。(太 5:4)

凡 管 教 的 事 、 當 時 不 覺 得 快 樂 、 反 覺 得 愁 苦 . 後 來 卻 為 那 經 練 過 的 人 、 結 出 平 安 的 果 子 、 就 是 義 .(來12:11)

我想,如今的我又更深入地明白這些經文的意思了!

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比較

我家柏柏是個停不了的活躍寶寶,我會將他和其他安靜的孩子作比較嗎?
不!如果他是這樣乖巧合作,那已經不是我家的柏柏了!
我相信每對父母總是少不免遇上「比較」的問題,不論是別人跟你孩子比較,還是你自己要與別人孩子比較。

但大家都確確實實的明白,「比較」是不必要的;

雖然有時你自己又控制不了要跟人比較,又或者是你也控制不了別人要跟你比較。

所以首先父母最要緊的是控制自己的心:不要走火入魔地凡事拿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

良性的比較,我認為這是無傷大雅。

但何謂「良性的比較」?

比如大概知道孩子到了什麼週數什麼年齡便有什麼能力態度表現(當然這要參考專家的指引),然後比較自己孩子的進程,這樣父母才能掌握孩子的實際狀況,然後因材施教。

我這樣說是針對孩子的學習需要而作出理性的比較,而非盲目為了滿足父母自己的慾望而比較。

孩子到4個月會反身、6個月會坐、8個月會爬、10個月站立、12個月會走,這只是一般性的指引。

父母可以憑此大概掌握孩子的進度,但並非以此來突出孩子的強與弱;

否則,這不但帶給孩子壓力,也只會為自己帶來不快樂。

可是現代的父母真是甚艱難,因為比較隨處發生,你想避也避不過。

總有人給你說話:

孩子好像不夠胖、孩子好像瘦弱了一點、孩子至今仍未識爬、孩子至今仍未識說話......
怎樣行?你看我家的孩子怎樣怎樣......

又或者他沒有批評你孩子的意思,只是想炫耀自己孩子的厲害之處而已。

我家的孩子11個月大已經識自己拿匙羹吃飯。
我家的孩子在2歲前從未病過。
我家的孩子未夠3歲已經學會兩文三語。
我家的孩子......(後面請自己填上吧)

這些說話,即使在教會,我也聽過不少。
作為父母,如果自己的孩子未能有這種能力,卻見到身邊朋友的孩子已經每天進步,你說不著急都是假的。

然而,如果你相信每個孩子都總有學會的時候,只在乎早與遲而已。
那麼,他早早學會又幹麼?很棒嗎?這意味著將來的他一定會成功嗎?

我自己都是一個天資有限,要將勤補拙的人,但今日何嘗不是大學畢業,又作育英才?

我當年3歲才學會說話,今日卻有一把鐵嘴,可以令一個思辯說話敏捷的學生拜服我的石榴裙下。

所以誰說贏在起跑線上便是永遠的贏家?
我從不認為。

即使他年紀小小已經十項全能,你又能夠確保將來的他仍是十項全能麼?

正所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別一開始對孩子要求這麼高,好不?

即使你家孩子永遠也學不會某些技能,又如何?
你總要接受孩子是有長處亦有短處,有強項亦有弱項。

我家柏柏活動能力是十分好,但我寧願他有靜默的時候,因為一來怕他是過度活躍,二來怕他錯過很多值得欣賞觀察的事物;
我家柏柏說話能力每天進步,但我不會每天迫他學習多種語言,因為怕他語言混淆,連母語也學不好。
我家柏柏視覺聽覺十分靈敏,但我不會因此強迫他接觸音樂藝術,因為按我觀察,他對音律圖像方面總是不得要領,毫無興趣似的。

所謂「因材施教」,別將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孩子身上吧!要接受他的興趣與能力,要明白每個孩子都不同的道理。

只要你明白這點,我相信你不會再作無謂的比較,也不會再對別人的無謂說話如此上心了!

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爸媽的關係對孩子影響最大

其實爸媽就像孩子的庇護所一樣,他們攜手為孩子建立家庭,給予孩子愛護。

但爸媽的關係不好,就好像這個庇護所隨時會崩塌一樣,到時孩子只會感到天崩地陷,安全感驟失而已。

自己正是在爸媽關係惡劣的環境下長大,所以深深明白到爸媽關係不好所帶給孩子的傷害和陰影。

亦為此,我對自己與先生的關係也十分看重,不會因為孩子的出生而輕視了另一半。

再者,能夠陪自己走到人生盡頭的亦只有另一半。

孩子,就如《燕詩》所形容,一旦羽翼已豐,便隨風四散。

爸媽總不能賴著孩子一輩子,這只會帶給孩子無限的壓力而已。

日前跟先生檢視彼此關係,發覺中間仍有一些根深柢固的問題,是我倆花盡畢生氣力也未必能夠解決。

認識我們的朋友可能感到很詫異,平時見我們很恩愛的,原來我倆都有問題?

大家本是來自不同原生家庭、不同成長環境,又兼有不同性格,故二人成為一體,都必然要經過磨合吧。

況且二人總有一些經歷會成為二人不能觸碰的禁忌,否則便會引起不快。

我和先生都有,儘管不多,但一件事已經可以成為大家的心中刺,久不久又會令我們隱隱作痛。

這件事甚至影響到我對夫家的印象、官感,進而導致今日我與奶奶老爺的關係也不太理想。

其實每次一提舊事,那一刻的氣氛總會變得異常沉重。

先生是一位溫柔體貼、具有同理心的人,所以甚少因為我舊事重提而遷怒於我;

但始終因為我至今仍未放下而會不開心。

我亦有叫自己嘗試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為了自己而放下那件事,

但那件事的確帶給我一生中最大的恥辱,可謂一生中最大的污點。

亦因為那件事,令我至今面對娘家時仍面有難色。

所以我們一討論這話題,氣氛驟變得連身邊的孩兒也感到不妥,異常沉靜。

每當我察覺到孩子的面色,便會迫不及待中止話題,並安撫孩子。

不過有時話題一開,又未必容易結束。

我一邊難過的觀察柏柏,一邊難過地回首舊事,心情更直插谷底。

我知道如果這些事情一日未能放下,我、先生、孩子,甚至孩子與夫家那邊的關係都會有所影響。

所以求神幫助,令我在絕境中找到出路,還柏柏一個正常健康的家庭。

後記:
如果你們家亦有同樣或類似的問題,鼓勵爸媽二人先積極面對解決問題,別讓孩子留有任何陰影。因為你們的關係是孩子幸福與否的依據。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Practices make perfect

今日跟教會朋友Annie、Stanley和他們的愛女咪咪共聚,彼此又有一次開心的分享。

可能大家的孩子年紀相若,所以討論到湊仔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

其間,Annie表示柏柏活動能力很好,所以向我了解當中有什麼技巧。

她以為柏柏是因為在我全職照顧下才得到良好的發展,

其實不然,這跟媽媽是否全職照顧沒什麼關係;
(硬是說有關係,我想這是因為我比很多工人婆婆祖母都更狠心更放手呱)

我那時能夠想到的理由:單是給他們機會空間多作嘗試。

而背後的理念是:Practices make perfect

小孩子會爬會站立會走是自然本能,是天父爸爸給每個人的基本能力。

即使沒有大人教導,他們自然而然會展示這些本能。

有大人在此,分別只是他們能給小孩作一個模範而已。

但時間未到,即使大人費盡心思也不能叫他們爬、站立或走,甚至是說話。

但大人在教導這些技能上是否完全沒有作為呢?

不。我想,大人唯一能做的除了放手,還是放手。

很多小孩子未能爬得好、站得好、走得好、說得好,全皆是大人的過份保護。

過份保護只會抹殺他們多作嘗試的機會與空間。

我一直堅信:只要他們肯試,他們總能從多次的錯誤中掌握竅門。(Error learning)

至於幾時學會,這是關乎小孩自己本身的悟性,大人再緊張也沒有用。

如果孩子學得慢,我們便要接受孩子學得慢的事實。

我想我們做父母的不會因為孩子的聰明與否、能力的強弱而對他們減少一分一毫的愛意。

父母的愛從來不會與孩子的能力、成就掛勾。

所以孩子學得慢,我們必須給予無限的耐性與支持。

只要他們還肯嘗試,他們總有一日會學會。

如果連父母自己也不信,他們又怎會有機會成功?是不?:)

柏柏首次掌握此玩意的理念,有意識有企圖將積木放入適當的形狀洞穴之中。
雖然他未成功放對位置,但只要多練習,他總會從錯誤中理解背後原理。

這又是一個多練習的好例子。柏柏之前騎跳跳虎常常坐不穩,從上面滾下來。
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嘗試,他現在可以騎著它跟爸爸遊車河囉!
P.S. 按我觀察,小孩子總是不喜歡即時模仿大人,即使他們經常暗中觀察大人的一舉一動。但是小孩子卻愛模仿學習同年或比他們稍長的小孩子,可能出於競爭或比較心態,他們對於別人能做到的動作技能特別上心。所以假若我們真的想孩子學會什麼,經常將他們放在一起玩,我敢寫包單,他們一定很快學會。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真愛與溺愛

這幾天正在研讀汪培珽的作品《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裡面有文章提及真愛與溺愛的分別。

她主張真正的愛是不會寵壞孩子的,「溺愛」才會寵壞孩子。

我認同。

我和先生是否一個會溺愛孩子的人?

現階段不會。

因為我們明白有些事要放手和不能過於保護孩子,

而且我們對於一些教養原則是相當執著。

自柏柏愈來愈大,他的脾性亦愈見明顯。

有時他的脾氣都幾大,給人一種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感覺,即他想得到卻得不到,可以扭計大哭狂叫。(這不知似我還是似先生啦 XP)

但我和先生早有默契,如果他的要求是無理的,我們不會就範。

比如有些東西他偏要玩,我們明知道是危險的,嚴禁他碰,就算他哭到天荒地老,也不行。
比如他要看電視,而且喜歡走到電視正前方近距離地看,我們一早嚴禁他看電視,就算他怎樣出古惑,我們也得想辦法令他無法看電視。(除非是我們固定的看電視時間,多數一小時左右)

另外,明知道孩子在三歲前喜歡探索,我們甚少因為太過「危險」或「骯髒」等理由而制止。

相反他肯接觸,我們愈鼓勵。

然而,有時做父母的能夠謹守教養原則,但不等於家中其他長輩願意配合。

日前與教會同為父母的弟兄姊妹一起進餐午膳,

其中一位弟兄提及自己母親(即孩子的祖母)挺寵自己女兒,他舉一例:女兒出外見到一個沙灘波愛不釋手,便立即買給她把玩。

我想這便是將自己兒女交予家中長輩照顧所衍生的問題。

反觀自己家中長輩,其實都有同樣問題。

因為自己媽媽寵愛孫兒的程度實在令我咋舌,即使孫兒作勢打人,她也只笑不語。(幸好這並非我的孩子)

至於奶奶老爺,雖然我甚少與他們接觸,但從先生所形容及自己僅有的觀察,他們都一定是會寵壞孩子的類型。

因為有時柏柏在他們家任意爬行,但奶奶都是緊張兮兮,整天怕他受傷似的。

我們不許柏柏看電視,但老爺奶奶家中的四十吋大電視卻年中無休地開著,先生阻止柏柏直望電視,但奶奶都會幫著口說:俾佢睇有咩所謂呢?

有見及此,我和先生決意全由自己管教,不予他們參與照顧柏柏。

即使他們多多意見,都會被我們耍走。(當然我們會各自負責處理自己的父母)

儘管老爺曾建議待奶奶退休後可以給予她幫忙照顧柏柏,但都被我先生拒絕了。

原因無他,正是不想他們的溺愛寵壞自己的孩兒,讓我們的努力毀於一旦。

也許,有人認為不予他們參與照顧孩子,豈不有礙他們的感情麼?

我不同意上述說法,皆因我以前爺爺公公又何曾照顧過我們,但我們又何嘗不尊敬他們呢?

所以我想我們只是盡自己做父母的責任而已,不希望假手於人,難道這又有錯麼?

與其跟老人家們解說何謂真愛、何謂溺愛,教他們不要寵壞孫兒,倒不如由父母自己掌控教養的工作,不予他們參與好了!

其實這亦可以避免兩代人因為教養孩童的問題而衍生很多不必要的紛爭與嫌隙,這豈不更好麼?

又玩電線啦!真是屢勸不聽......=___="

「只要是不對的事,我們就要拿出勇氣來,對長輩說不。孝道這兩個字,不知道害慘了多少中國人家庭,有人就是寧願犧牲孩子,也要成全孝道,真不知道是哪門子的人生邏輯。」
──汪培珽《孩子知道你愛他嗎‧寵壞孩子的三件事》

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學習應由簡單開始


老實說,我從來沒教過年紀那麼小的孩子,所以連自己也忽略了教育的最基本原理─由簡單開始。

相信不少家長都會買這種套杯回家,讓孩子一邊玩一邊學習大小概念。

朋友買了我一套,我便理所當然的放在地上,任柏柏自己拿來玩。

至於他要怎樣玩怎樣學習,從不干預,心想:他總會有一天自己學會怎樣玩吧!

所以他每次拿著套杯,只會放在嘴裡咬,或往其他東西敲,我也不干預。

反正我如何示範正確玩法,他也從不在意,更無法意會。

誰知今日突然見到柏柏拿起較細小的幾個套杯研究,他不再是亂敲亂拋,而是仔細觀察。

又不時嘗試右搭左,左搭右的,企圖將它們重疊在一起。

結果他順利將第一個小套杯放在一個較大的套杯裡面,我連忙拍手讚許。

柏柏見到我拍手讚他,他也一邊微笑一邊拍手。

從他那一刻的神情,我便知道他開始掌握到什麼似的。

他雄心壯志,打算多拿幾個套杯再試,結果愈試愈亂,又再次將大小混淆。

他漸漸有點氣餒,便打算爬走玩其他玩具。

我連忙悟出一個道理:他應該由簡單的開始學習。

於是我立即拿走所有套杯,讓他看不見大的,只讓他見到較細小的兩三個,從頭開始再玩過。

他被我鼓勵下再次嘗試,結果又成功套到一對,我立即拍手鼓勵,他又開心地笑了,拍拍手。

接著才多給一個套杯,讓他再嘗試。

當然,愈多套杯,又愈容易亂,所以至今他未成功配對到超個兩對。

但在我看來,他進步了不少!

這讓我反思:原來我平時就這樣將所有玩具隨處放,由他自己發揮,他未必得著要領。

雖然他可以自由創新地發掘新玩法,但當玩意太複雜時,他仍然未能掌握玩意的真正用意。

孩子始終都需要大人從旁的一點指示才可......

但如何做到不會破壞干擾他們的學習之餘,又可以引導到他們自己得著學習重點呢?

這技巧似乎仍須慢慢磨練揣磨才行。

終於明白為何蒙特梭利教學法一定要接受額外的培訓,背後的理念技巧實在精深。

這個意外發現又讓我進一步佩服幼兒教育工作者背後的努力學習與付出呢!

雖然自己不及他們如此專業,但從簡單開始的理念出發,將所有學習重點或道理分解做最簡單的開始讓孩子接觸理解,相信他們總會慢慢理出個頭緒來的。

為柏柏重新學習PHONICS



自小輕視了PHONICS的我,在學習英語上可以說是捱盡苦頭。

由於過去只著重讀寫的我,甚少留意英文發音,所以令我在聽講兩方面嚴重不足。

我也不知道自己如何"碌"過會考及高考的英文,只知道為免自己的孩兒重蹈覆轍;

加上讀過周碩的書後,深感PHONICS的重要性,所以決定重新上路,由低學起。

但要我特意外出學習PHONICS,一來貴,二來要湊仔,根本無暇,可行性不大。

唯有在坊間買一些自學材料吧!

在FB團購專頁見到有人專"淘"一些兒童學習素材,見機不可失,以低價買入數隻DVD來看看。

這些DVD原意是設計予兒童學習,卻被我這個「大兒童」閱覽學習,多滑稽 :P

先生幾次見我看這幾隻DVD看得出神,也不禁笑我:你真是好專心地看啊!

老實說,這幾隻DVD真是「正野」來的!

不一會,我已經慢慢掌握PHONICS的原理,比普通話拼音更來得簡單......

愈看才愈感到懊悔,為何當年自己上外籍老師的課時如此不留心,人家如此用心教PHONICS,我卻不屑一顧......

結果想當然是......自食其果──英文奇差吧!

既然慢慢掌握到PHONICS的原理,我又要開始盤算如何幫助柏柏學習,務求在他升小一之前,使他掌握到當中的道理;

這樣他面對小學排山倒海的默書測驗時,起碼有一套工具助他容易牢記英文生字的串法吧。

還是別想得太遠,待我和柏柏學有所成時,再分享吧!:P

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柏柏自己吃飯

話說,柏柏最近愈來愈愛黏著我們吃飯。

每次我和先生一起吃飯之際,柏柏總是在我們腳邊徘徊不去。

如果我們不理會他,他便會不停尖叫引我們注意。

不敵他刺耳的叫聲,還是讓他參與我們的飯局吧。

我們至今仍未給他吃過加了調味料的食物,所以滿桌子的菜,沒有他的份。

唯一可吃的只有白飯。

呵~但柏柏又愛極白飯,每每放一小團米飯在他口中,他便會噤聲。

昨晚,先生見逐粒逐粒飯地餵實在有點煩厭,於是跟我說:

我決定放手讓他自己吃,你放心!我會善後的!

然後將一團飯放在他高椅上的板,由他自己吃。

他當然吃得津津有味,同時亦把玩這些米飯,見它黏黏稠稠的,又不時橫掃千軍,將飯掃到地上。

我頭上頓時有了幾條黑線,但深知他總要學習自己進食。

用手拿食物只是第一步而已!

回想自己母親因為潔癖之故,至今仍不肯讓侄兒外甥女自己進食,連學習杯也不許用。

結果他們都過一歲了,連學習杯也不會用,用手或用食具進食更不會。

這正是過於保護或過於遷就大人習慣的後果......

想到此,還是任柏柏自己隨意把玩那些米飯吧!

當然事後連先生也叫苦連天,因為善後工夫的確挺麻煩,嘻嘻。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對不起...柏柏

剛吃完母乳的柏柏,多滿足呢~
一直以來計畫給柏柏餵母乳......

由最初因為意外緊急開刀生產,中途出了很多意外而導致半人奶半奶粉;

及後經過幾星期的奮鬥,終於令柏柏可以全人奶;

我便開始希望自己餵到最少半年;

到現在已經餵到十個月,我便愈來愈雄心壯志,希望自己餵到柏柏自然離乳。

誰知這時候卻意外中寶,柏柏有了弟妹......

我便知道我收山的日子不遠矣。

那時我又想...反正柏柏離一歲都只差兩個月而已...勉強餵到一歲,應該可以呱?

不過為免影響腹中塊肉,我都要開始狠心由過去一日五餐改成三餐,

中間給予自製豆漿或果汁充當人奶。

頭幾天尚算奏效,柏柏都肯合作。

誰知有一天他突然整個下午都不停發脾氣,口裡不停地說:nananana......

我便心如刀割,又心軟了,又變返一日五餐埋身餵人奶。

家人知道我至今未幫柏柏戒人奶,十分擔心,常常勸我......

雖然我知道他們是一番好意,但奈何我都仍有幾分盼望,希望自己可以餵到柏柏最少一歲。

誰知前幾天回教會崇拜,出門口還好好的我,突然在車上胃痛大作。

勉強步行至教會,我已經開始不停冒冷汗。

先生見我臉色不對,已經著我回家休息。

但我知道柏柏一整個早上仍未吃東西,我便堅持先給柏柏餵粥。

但餵到中途,胃抽筋令我控制不了飲泣。

最後由傳道人和先生扶我出教會門口,即時乘車回家休息。

及後幾天發現自己分泌有點異常,我便開始憂心細B是否穩妥。

先生見我那幾天身體不穩,終於開聲要我考慮幫柏柏戒人奶。

自己亦被朋友罵醒:你不可以對細B咁唔公平,他在你腹中沒有選擇,但你的大B可以靠其他固體食物及飲料存活嘛!你又何必執著一時的收山,細B出世後還可以繼續餵母乳嘛!

就這樣,我終於下定決心,幫柏柏戒人奶。

兩天前我"的"起心肝買了一罐低敏豆奶粉回家,然後在中午及傍晚時沖給柏柏飲。

你飲奶粉的一刻,我很痛心,因為我好像迫你飲一樣......

見你如此掙扎,都有一刻想叫停。

後來才得知原來你不喜歡用奶樽而已,一轉了學習杯,你便咕嚕咕嚕地快速飲了它。

慶幸,你還肯飲奶粉......

現在媽媽只可能勉強早晚餵你,雖然我也感到自己愈來愈少奶,應該收山之期快矣......

為了弟妹著想,請你暫時忍耐幾個月吧!

到弟妹出世後,我會再想辦法,給你再飲母乳的!

對不起......柏柏......T___T

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給梓璇/梓弘的第一封信

梓璇/梓弘:

雖然媽媽對你的出現有點意外,但是我還是很愛你的。

因為愛你,期待你的出生,爸爸媽媽已經為你改好名啦!

如果你是男孩子,便叫梓弘;如果你是女孩子,便叫梓璇。

梓,解木匠之義。你知道嗎?耶穌未正式出來傳道以前,他的職業可能是木匠,希望你謹記尊貴如主耶穌,祂來到世上都如此自謙,作木匠而已。

弘,有弘揚之義。爸爸寄望你能夠承擔耶穌升天之前所頒的大使命: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

璇,通「旋」。媽媽查過聖經,發覺神有時會以旋風之態出現人前,令人生敬畏之心。所以盼望你亦時常敬畏神。另一方面,我們深信耶穌總有一天會凱旋而歸,重臨人間。所以又寄望你對將來時常抱有盼望之心。

不過無論你是男是女,媽媽都只望你快高長大,健康成長,將來到世上做過有承擔、有責任感的人。(做到榮神益人就更好了 keke)

媽媽在此答應你,我會繼續做個全職媽媽,親自照顧你的哥哥和你,讓你們得著最好的照料和教養^.^

愛你的媽媽上

2013年5月3日 星期五

柏柏要做哥哥了...


不久之前,我還考慮要否給柏柏生一個弟妹,如今神在我們還沒有預備的情況下便答允了......

雖然時間上有點兒趕,身體、心靈也沒有預備好,但我和先生仍是帶著感恩、平安的心面對。

最初我和先生計劃在柏柏滿歲半後才開始預備,誰知...

人 心 多 有 計 謀 . 惟 有 耶 和 華 的 籌 算 、 纔 能 立 定 。(箴19:21)

所以,我和先生也順服在神的計劃中。

不過,突如其來的孩子還是讓我們不得不多想...

比如:

過往只有自己照顧柏柏一個孩子尚算綽綽有餘,如今多一個自己還可以應付嗎?

如果自己應付不了,請家人幫忙已是不可能,請外傭或保母幫忙,經濟上還可以應付嗎?

除了僱人外,只有柏柏一個孩子已經讓我們的開支多了不少,如今多一個又可以應付嗎?

到寶寶出世時,柏柏還是個歲半嬰孩,他會否因為我們不再全心全力照顧他而有所嫉妒不快呢?

過往因為柏柏的出現已經讓我和夫家的關係有點兒緊張,如今多一個孩子會否令彼此關係更差?

不說遠的,只說近期,自己害喜情況愈加厲害,身體不適令我照顧柏柏倍感吃力,還有漫漫長路的八九個月,自己還可以支持下去嗎?

問題一個接一個,的確令我們曾經擔憂不已。

但經過禱告交託後,心裡漸漸輕省,唯有倚靠神,深信祂必定供應加力,使乏力的我們可以繼續勇敢走下去。

求神繼續伴我們同行。a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