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模仿能力從Baby開始



為瑞瑞洗完澡後,爸爸媽媽邊幫瑞瑞穿衣、邊擠弄著臉上表情和瑞瑞玩耍。只見將滿2個月的瑞瑞,突然也跟老爸一樣張大了嘴!爸媽見狀驚喜不已:「我們家女兒是天才耶,這麼小就會『模仿』!」

不到2個月的寶寶,的確偶爾會做出跟爸媽一樣的表情,但這可能只是他們突如其來的反射,或者剛好做出的日常動作而已,並不是有意圖地在「模仿」。不過對於每天照顧小寶寶吃喝拉撒的爸媽來說,縱然只是巧合,也能為生活創造不少樂趣和驚喜。

3~4個月的寶寶 ,能模仿「本來就會」的動作
模仿是心智成長的指標。即使只是簡單地張嘴、吐舌,也必須把眼裡看到的動作、耳朵聽見的聲音記憶在腦海中,並號令自己的身體啟動相關動作。這表示寶寶不僅能體認自己與他人具有相同的身體,還能光憑本體感覺,讓自己做出跟別人一樣的動作。看來,「模仿」還真是一件複雜而困難的任務呢!
不過,最令人驚奇的是:3~4個月的寶寶就能做到!只是,這年紀的寶寶,只能做出他「本來就會」的動作,像是吸吮時的吐舌、或者開心時的咧嘴一笑,要學習一項從沒做過的行為,則需等到下一階段。

即便只是重複自己本來就會的動作,對寶寶而言也別具意義。因為他是有意識、自發性地做出模仿行為,寶寶知道:如果自己做出和爸爸媽媽一樣的動作,他們會笑得很開心,這象徵著模仿背後濃濃的溝通意圖;而當爸媽模仿自己的動作時,寶寶更有被肯定的喜悅。

所以爸媽可以從模仿寶寶的表情、聲音和動作做起。當寶寶眼睛專注地看著自己時,先主動且誇張地模仿他臉上吐舌、張嘴、眨眼的表情,或者發出「ㄚ、ㄧ、ㄨ、ㄝ」各種聲音,寶寶覺得有趣便會重複動作。一旦順利完成模仿,爸媽便給予擁抱、親吻、稱讚,自然能強化他的模仿和溝通意願。等寶寶熟練一個動作之後,爸媽可再化被動為主動、換個表情,挑戰他的觀察力並強化模仿能力。

8~12個月的寶寶,愛模仿不熟悉或與情境有關的動作
這個階段的寶寶,理解力和行動力大增,他們的興趣慢慢轉移到新奇事物上。與上一階段不同的是:之前他們只能模仿已經會的動作,但現在,他們卻喜歡嘗試不熟悉、而且適合當下情境的行為。這樣的興趣轉移,在寶寶的發展上具有相當大的意義:經由模仿新動作,學習新的知識和動作技巧。待寶寶滿1歲以後,還能透過模仿衍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爸媽可以運用寶寶滿滿的好奇心,教導他各種「表演」,比方拍手、揮手道別或者比「V」,而且最好是在有脈絡的前提之下,像是把飯吃光光就拍拍手、離開家裡或者餐廳時跟其他人揮揮手、拍照時豎起兩指比「V」,而不是光教導他一個單純的動作。如此,寶寶不但能學到新動作,還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做什麼動作才合宜。

爸媽主動出擊,提昇寶寶模仿力
寶寶愛模仿的天性,如果有大人的協助,將會學得更快。爸媽可以運用以下幾個小技巧去引導:

● 用聲音抓住寶寶的眼光
當寶寶的眼光落在自己身上時,就是爸媽「表演」的最佳時刻。爸媽可以主動發出一些聲音,比方拍手或唱著「如果高興你就拍拍手」,先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一旦他覺得有趣,就會跟著拍起手來。反之,當寶寶眼神不斷地落在玩具或別人身上時,就得另覓教導的時機囉。

● 用趣味命名,強化寶寶記憶
為特定動作命名,寶寶會記得更牢。當爸媽擠眉弄眼逗弄著寶寶開心時,可以針對幾個令他特別容易發笑的表情取個有趣的名字,比方把五官皺在一起就說「肉包」、伸長舌頭嚕嚕嚕就說是「溜溜蛇」。一旦拍照或想在眾親友面前「表演」時,爸媽只要下個「通關密語」:「肉包!」寶寶就會合作地把小臉皺在一起,「笑」果很棒唷!

● 肯定模仿行為,給予鼓勵
爸媽的肯定,可以增強寶寶的行為,所以當模仿成功時,請爸媽給予微笑、口頭讚賞或者一個擁抱,增添他的成就感,寶寶才會模仿得更加起勁。尤其滿1歲後的寶寶,已經具備模仿「看過」的行為的能力,當下的他可能只是靜靜地觀看,但隔天才開始默默地做出模仿動作。這時,如果爸媽發現寶寶辦到了,可千萬要記得給予大大的鼓勵喔。

提供良好身教,寶寶才能學到好行為
除了被動接受教導,寶寶同時也是主動的學習者。每天醒來眼睛便骨碌碌地靈活轉著,將周遭的一切都納入眼皮下。當發覺寶寶正認真地觀察著不希望他學到的行為時,譬如模仿鄰居哥哥亂吐口水,爸媽可以引導他觀察後續發展:「你看,他媽媽是不是很生氣?而且,哥哥把衣服弄濕了。」如果寶寶還是學了起來,冷處理是最好的辦法。請跟他說:「媽咪不喜歡你吐口水。」然後去做自己的事,少了觀眾,寶寶自然表演不起來。

有時候爸媽不經意的口頭禪或者不良習性,也會成為他模仿的目標。譬如開車時突然遇上鄰車過度逼近或突然闖出,很難不引發駕駛的火氣,難免表現出惡劣的態度,甚至說出罵人的話,這時,坐在後座的寶寶很可能就聽進耳裡了。雖然這個年紀的寶寶還不會說話,但仍會受到影響,所以爸媽縱使一時情急口出惡言,當場也要有所警覺,主動跟同車的人道歉,表明這樣的態度不好,並儘量謹言慎行做個好模範、口出善言。日常生活裡,能說「請讓一讓」的時候就別說「走開」,能挑優點鼓勵的時候就別針對缺點責罵,這樣一來,孩子將來回饋給自己的,也必然是溫柔的舉止和好聽的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