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餵食趣談


話說柏柏食固體食物都幾"漏氣",每次餵食都要花上最少一小時。

食得太快固然不好,但食得太慢,食物放涼了,吃下肚,肚子容易不適,亦很浪費時間!

於是請教過其他經驗媽媽後,決定用Timer計時器。

雖然寶寶幼小對時間沒有觀念,但只要讓他知道那個計時器一響就不可以吃,幾次後便知道,計時器這東西是會令他很快沒得吃的,因此我不會一開始便出動計時器,而是臨最後10-15分鐘才出動。

我認為午餐和晚餐吃的份量較多,所以以45分鐘為限;至於茶餐,並非主食,最多30分鐘好了。

每次見柏柏進食速度減慢,我便會提示他:You have ____ minutes left. 你還有 ____ 分鐘。

雖然他未必明白我所言,但都是一種提示,讓他知道要快快吃囉!

不過,正因為上面的話語,曾惹出一陣笑話。

有一次,我正在餵食,見柏柏放慢嘴巴速度,又忍不住對他說:

You have ____ minutes left. 你還有 ____ 分鐘。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一把聲從我後面而來:

Please make sure you have written down your name, class and class number.

我就慢慢回頭,望住我親愛的老公,說:

請問柏柏咁細個點寫呢?

那時老公才悻悻然走開了。

哈哈~看來老師的職業病除了隨身帶紅筆外,還有某些監考或教學常用語會上腦的。:P

P.S. 實不相瞞,有幾次我都差點兒將那一句說了出口,我怕柏柏聽到會O嘴(如果他知道什麼意思的話),HEHE~

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我家的小型圖書館

自小酷愛書的我已經進入化境的地步,

我不單喜歡看書,我還惜書、藏書。

為了令柏柏亦有閱讀書的習慣,我嘗試為他打造一個充滿書的環境。

 這是專為柏柏建立的小型圖書閣,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現在似樣了!還有兩箱圖書未入鏡,呵呵~
這是我書房中的書庫,其實量不算很多(因為幾次搬家後已掉了不少,心痛),也沒想過上面的書適合孩子讀,因為大多數都是文藝、歷史、語言等專門書藉,對孩子而言,很悶吧!:P 但對於營造讀書氣氛,應該有點兒幫助 XD

現時很多小孩子也不愛閱讀,究其原因,之前的網誌〈沒有不成才的孩子,只有懶惰的爸媽〉已經分享了。

一切皆是父母自己未能以身作則,主動幫助他們建立閱讀習慣。

其實我亦有想過柏柏在我的努力下,有可能仍是不喜歡閱讀,因為我先生本來不喜歡閱讀的,最多閱讀報章(但他總是用電腦、I-Pad來讀,孩子哪裡來知道他是閱讀中)。

加上,閱讀這回事,真的要孩子打從心裡喜歡才可以,不可能迫的。

所以我只會努力地做我應做的部分,餘下的便靠他自己囉!

但我對他仍是有信心的,看!哈


銅鈴般的喃喃語~語言發展的歷程

      「你聽到沒有?他在『說話』耶!他好喜歡『說話』!」電話那頭,三個月大的子軒的媽媽,喜孜孜的對著話筒向朋友述說著。 

  沒錯,寶寶在這個世界上最早發出的聲音,對每一位父母而言,都是銅鈴般的音樂。但實際上,寶寶的語言發展是如何開始的呢? 

在子宮邁出語言學習的第一步 
  胎兒早在七個月大左右,便用著兩隻耳朵,加上大腦裡上億的神經原,忙碌地展開了語言學習的工程。透過「牆壁」,胎兒在子宮這人生的第一間教室裡聽取人類的語言,從而形成母語音調與節奏的心智藍圖,向語言學習邁出第一步。 
   
  隨著成長,寶寶更不斷地建立「資料庫」,把環境中的聲音、他人經常重複的聲音,加以整理納入。所以當寶寶肚子餓,你靠近他並用同理的音調告訴他:「你肚子餓了,媽媽餵你喝牛奶。」寶寶的哭聲與肢體動作會變得緩和、放鬆。若是聽到電視中議會質詢的嘶吼,寶寶在哭聲與表情上則會表現出不悅。這些都顯示出他對聲音的辨別。 

「前語言期」的發展 
  一般來講,寶寶在零到三個月時就會微笑,懂得用哭聲或肢體動作對聲音有所反應,也會咕咕作聲(氣管、舌頭等的偶發性動作)。四到六個月時,寶寶會咯咯的笑,也會喃喃出聲(會繼續到15或18個月);當你說話時,寶寶會注意到你在動的嘴巴,而將「發出的聲音」與「嘴巴動」產生聯想。 

  六到九個月的寶寶會模仿聲音,例如:聽到小朋友尖叫,不一會兒,他也會尖叫起來;有時,他也會發出類似大人講話的聲音,常發的有ㄇㄚ ㄇㄚ ㄇㄚ、ㄅㄚ ㄅㄚㄅㄚ、ㄅㄠ ㄅㄠ ㄅㄠ或ㄉㄚ ㄉㄚㄉㄚ──這些往往是他們將來說出的第一個字彙的音;同時,寶寶也逐漸會用聲音來表達需要,例如:發出「哼哼」聲表示「要」。 

  到了10到12個月,寶寶開始意識到語言的意義,知道你說的話是有含意的,雖然他不見得懂。此時,寶寶的聲音開始有大小、高低起伏,甚至抑揚頓挫,有時像是在說一串話或單字;寶寶也可能在這時說出生平第一個「意有所指」的字彙,而不再只是發聲練習。 

  一般而言,孩子在10到18個月發出第一個字彙;不過,孩子的差異極大,有人在八個月,有人則在二歲,甚至更大時,才說出第一個字彙呢!這階段稱為「前語言期」。 

善用兒語與寶寶溝通 
  在前語言期跟寶寶用兒語(如「小手手」)或沒有意義的喃喃音說話,只要不過度,並能隨著寶寶的成長做修正,是無傷大雅的。事實上,成人這種緩慢、高揚、像唱歌似的音調,以及逗弄時的重複、目光接觸和誇張的肢體表情,都能促進寶寶「溝通的感覺」,也鼓勵寶寶與你互動。 

以下是一些有助幼兒語言發展的遊戲 
1.多跟寶寶說話 
平時,多跟孩子描述你們正在進行的事件,例如:換尿布時,告訴寶寶你現在要幫他換尿布了,首先要解開扣子,或脫掉褲子、打開尿布,再換上乾淨的尿布......。隨著動作的進行,將步驟與內容用言語描述出來,可讓寶寶參與整個過程,也熟悉日常生活的語言。 

2.念故事、唱兒歌 
雖然寶寶對於書本還沒什麼概念,但念書給他聽,讓他看書中不同的圖案,都是很具吸引力的,也能為他進入口語與文字的世界做預備。而兒歌、手指謠、繞口令等特別的旋律與韻味,更可增加寶寶聽與說的樂趣。 

3.指物命名 
看著東西,邊指邊說出它的名稱。一開始,寶寶可能不懂,你指著花又發 「花」的音是什麼意思,但反覆的經驗會讓他逐漸瞭解。 

4.玩口腔動作的遊戲 
親一下、發個大聲響、伸伸舌頭、吹吹氣,用口腔部位做各式的組合,發出不同的聲音。開始時盡量做給孩子看,隨著寶寶成長,當他也試著模仿時,給予肯定,再伺機引導。 

5.目光接觸 
跟寶寶說話時,讓他看見你的臉與嘴唇的動作,能幫助寶寶學習如何發出不同的音。 

靜心等待孩子學習 
  女生、排行老大的孩子通常語言發展快些,而同時學習兩種以上語言則會發展慢些。 

  只要孩子聽力沒問題,在十一、二個月左右就能理解一些簡單的言語(如:對自己的名字已經很清楚、聽得懂簡單的指令),且父母能持續給予寶寶合宜的語言刺激,接下來就只需要「等待」了──因為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不同,而「時間」正是孩子學習上最需要的。

資料來自奇蜜電子報

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教養大忌


望著柏柏做這個動作,要是上兩星期前的我,一定已經抓狂,口裡猛說著他的不是。

那正是柏柏進食的時候,竟然給我做體操?

"你知不知道你的腳這樣提會弄翻我的碗、我的Spoon???"

這樣的碎碎念在兩星期前不停在我家上映......

我天真地想給七個月大的柏柏灌輸進食的禮儀,希望他別在進食時手舞足動、玩耍,又想他學會專注,進食時進食,遊戲時遊戲。

誰知道柏柏愈說愈過份,變本加厲。

初初他還會因為我黑面、說話語氣兇惡而感到驚惶,停止"惡行";

但這招多用數次已沒有用了。

他還不時一邊食、一邊Poo口水,噴得我一臉一身都是粥仔糊仔。

我憤怒極了,便以惡報惡,面呈惡相,對他"大吼大叫"(比我以前罵學生的,聲線弱好多,始終怕嚇壞他)。

他哭得很傷心,更激動。

我著他不要叫,愈叫愈容易噎到,誰知他愈叫愈兇。

我明知道他在這樣的情緒下進食一定會噎到,但我沒有停手,結果他噎到幾次,哭得更兇,臉也紅了。

那時我還不知錯,還沾沾自喜地說:都說會噎到的,你便是不聽我話,現在知道後果嗎?

其實,我的想法、方法是完全錯的!

第一,柏柏只有七個月,他哪裡如此高智能明白餐桌進食禮儀?
第二,七個月的寶寶專注力低,這是我一早知道的,我又何以要求他乖乖坐定定地進食,不會玩耍?
第三,初時他怯於我的權威下才稍稍停止"惡行",但三歲前的小朋友都是自我中心,他只會想到喜歡與不喜歡,只想到自己而不會想到如何影響他人,所以當他發現這類Negative Punishment沒什麼大不了,不但不會停止"惡行",還會變本加厲。這個早在我讀教育心理學時已知道,何解那時的我想不起?
第四,寶寶愛Poo口水是必經的習慣,我無必要制止他,他自然會戒。
第五,在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講道理,有用嗎?我不停碎碎念,不但無用,反而更令他反感。
第六,我不論幾生氣都好,都要以孩子的安全為先,我這樣要他"自食其果",感恩沒事,否則可大可小啊!

好!既然知道自己錯了,當如何變通?如何應對?

在我還執著自己的一套時,我先生改變策略,選擇順其品性、喜好來教導。

首先,我要煮一些他喜歡吃的;
其次,在他面前吃一口,表現這些食物相當好吃;
第三,見他主動開口才遞給他吃,不開口絕不強迫;
第四,一見到他Poo口水,立即停止餵食,只將匙羹放在口邊,等他自己停止,當他停止,便立即給他遞上,並加上一兩句讚美的話。(這便是Positive & Negative Reinforcement並用的效果)
第五,一見到他又開始大叫、哭鬧,立即停止餵食,直至等他自己calm down才繼續。
第六,當他分心,將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可以輕聲提示他。我先生的做法是"吹"他,令他的視線重回他身上。
第七,如果自己已沒有耐性或情緒不佳,應先行走開冷靜,到自己OK後再繼續。

結果,先生試驗成功,我亦跟隨他的方法,結果一樣成功。

那一刻我便深深感到懊悔了......知道自己做錯了很多,對柏柏很歉疚......

我既為人師,深明教育心理,何以會犯那些教養大忌呢?

我真是當局者迷......>.<"

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孩子鬧情緒,父母絕不能做的八件事


永遠緊記情商高遠比智商高重要~

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所學校,孩子情緒學習經驗深受父母的影響,父母同時也是穩定孩子情緒的最主要來源。

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的追蹤調查發現,父母扮演情緒教練的孩子,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比較傑出。提高孩子的情緒能力,已成了現代父母的必修課。

面對孩子鬧情緒,以下八種父母常見的反應其實是負面的情緒教育,無助於提高孩子的EQ─

1.以暴制暴
「再鬧,就給我試試看!」「不乖就把你趕出門」之類的嚴懲、恐嚇和威脅話語,不但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採取自我破壞和被動的攻擊行為當成報復。

2.當孩子情緒的奴隸
「不要哭,就帶你去吃麥當勞!」「我買玩具給你就是了,別難過了!」用賄賂、哄勸的方式息事寧人,避免孩子體會不好的情緒,反而讓孩子學會了「情緒勒索」。

3.男孩別哭
「男子漢不要哭,勇敢一點!」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徵,男孩也有各種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權利被剝奪,男孩的情緒表達就容易出現障礙。

4.為孩子的情緒貼標籤
「你這個壞孩子,為什麼這麼粗暴?」「真是愛哭鬼!惹人厭!」你貼在孩子身上的「負面標籤」,會輕而易舉地扭曲了孩子的自我概念

5.流於說教
「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情緒已經主導了全部意識,根本不是灌輸規則與訓誡說教的好時機。

6.迴力球效應
「你再鬧啊!乾脆把我氣死好了!」在孩子鬧脾氣時,無法保持冷靜,反而回以憤怒,形成「你來我往」的惡性循環,最後「發脾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想法也將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7.阻斷話語
「怎麼垂頭喪氣的?振作一點!」對孩子的情緒視而不見或輕描淡寫,不但阻斷了親子溝通,也讓孩子相信情緒是不受歡迎的,進而築起一道心牆,變成一個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顯得麻木的人。

8.歸咎他人
「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為了安撫孩子情緒而歸咎外界環境的做法,會讓孩子無法對自己負責,失去從錯誤中反省學習的機會,容易養成遇到挫折「只會怪別人」的惡習。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還好有你

那一晚是一個很恐怖的夜。

我不知道自己正在想什麼......

我只知道聽著孩子的喊叫聲,我有抓狂的感覺。

歇斯底里地哭泣......

我......崩潰了。

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工作"。

七個月來,沒有一天睡覺多於8小時。

七個月來,沒有一天連續睡覺多於4小時。

七個月來,二十四小時ON CALL。

每當孩子一叫一喊,我便自動彈起身,一分鐘也不遲疑。
(天知道我這個貪睡鬼大懶蟲竟有如此的日子)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又有了失眠的問題。

除非確定孩子睡了,或是我那天真的累透了,我才能合上眼。

這種日子,由最初的叫苦連天,到後來的習以為常。

我以為自己早已無所謂,誰知自己像一個壓力煲......

原來我一直自欺欺人。

以前積極正面的思想,是真的。

但在那一晚,不管用了。

本來失眠的我,正開始有睡意之際,他又叫了。

我又一如以往走向孩子的房,餵奶、安撫。

誰知連殺手鐧也用上都不能令孩子滿意,他仍是繼續喊叫。

我開始哭了。

抱著孩子自言自語:媽媽真的很累,你讓我睡好嗎?

孩子繼續叫,我開始抓狂.....

但理性叫我不要嚇壞孩子,於是輕輕的放下孩子,我便在書房裡哭泣......

哭了一小時,孩子的哭叫也伴我一小時。

望著窗子,我想了很多;望著桌上的界刀,我又想了很多。

最後我忍不住換衫奔出屋外,逃離到海邊。

我在海邊呆坐了一小時,我又想了很多。

最後我仍是沒有勇氣,正打算踱步回家。(因為理性告訴我,孩子又要吃奶了。)

當我回頭向屋企方向行走,在漆黑中遇見了一個抱著孩兒的身影。

那一刻我已經想狂哭,可惜又怕極了。

我默不作聲,低頭不敢看你。

我知道我已經嚇壞了我一生中最愛的兩個人。

孩子那一刻也靜靜地看著我,

我更羞愧、更內疚。

你拖著我,沿著海邊走;我們一邊走,你一邊要我靜靜地聽你說。

聽著聽著,我的淚再忍不住,骨碌骨碌地滾下來。

我說:我正想回家了......

你說:我知道你一定會回家的,但還好我有出來找你,因為我相信你見到我,感覺會很不同的。

是的。

還好有你,你令我再有勇氣回家。

還好有你,你令我覺得不再孤單。

為了你和孩子,我會繼續努力的。

後記:

你說:你有冇想過我會出來找你?
我說:......冇。

其實我是有想過你出來找我的。(以我對你的了解)
只是我不知道你會不會睡熟了,不察覺我離了家,就如上星期六的早上一樣。

那天早上我一樣因為孩子的喊叫聲而離了家,又是到了海邊吹吹風,呼吸一下空氣。
可惜我回家時你才剛睡醒。

我想,你來不來找我並不是重點,但有你陪我回家,感覺的確很不同。


請記著:不論是多愛孩子的媽媽,都會出現想要逃離的感受。
不要灰心。這樣的疲累,你只要往前再走走,就會消失了。
媽媽除了做媽媽,還需要做自己。
媽媽可能不需要休息,但是自己一定要。
想休息就去休息,但是別對自己說「我不夠愛孩子」。
你沒有,你只是累了而已。

─汪培珽

寶寶會坐了嗎? 學坐玩具面面觀

以下資料,適用於30週以上(七個月大)的寶寶

發現了嗎?現在讓寶寶坐在沙發上,他不再是東倒西歪的「不倒翁」,好棒,寶寶會坐了!

俗語說:七坐、八爬、九長牙。現代孩子營養好、發展快,所以,大約在五個月大後,寶寶在大人的扶持下就會坐了,到了現在,更進步到可以短暫的自己獨坐一會兒,身體前傾時還會用雙手來支撐著。寶寶現在很喜歡坐著四處張望,不過,6到9個月之間寶寶正在學坐,背脊還不能承受太大的壓力,所以不要讓他獨坐太久,可以用手或靠墊,當作支撐點,才能讓他坐得又穩又輕鬆!
在孩子會坐之後,很多忙碌的媽媽迫不及待的讓寶寶坐學步車作為替手,事實上,寶寶坐在學步車上,很容易對脊椎造成負擔,也很容易會有「O型腿」的疑慮,所以,非常不建議使用學步車。此外,為了加強寶寶坐立的能力,還可以在小床邊和椅背上佈置有趣的玩具,吸引寶寶坐著把玩。

剛開始學坐的孩子,老一輩的人常說他們屁股尖尖坐不穩。的確,這時候的孩子才坐幾秒鐘,不是一頭栽入被窩中,就是四腳朝天向後仰。孩子需要練習的機會,才能逐漸掌握平衡的重心、控制腳的角度,讓自己坐穩。鼓勵孩子學坐的玩具,在操作過程中所發出的聲響或視覺效果,會吸引孩子一再的試驗、探索,而在玩中不知不覺學會坐的技巧。 

孩子坐的能力的發展 
  孩子滿四個月後,抱著他時你會發現他背部堅實,喜歡被舉著、扶著坐起來。五個月左右,有支持時可以坐上一會,如果試著讓他自己坐,約可支持五秒或更久。第六個月是孩子體能發展上的主要里程碑,這時每個孩子的個性差異逐漸明顯起來,有的孩子不斷翻、坐、站、爬,有的則喜歡靜靜躺著欣賞周遭的事物和聲音。因此有的孩子可以翻、滾的很好,但玩玩具時操作卻不夠靈活,有的孩子手部非常靈敏,卻坐不直。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暫時減緩某些方面的成長,以集中精力於特定方面的成長是正常的。一般而言,六個月的孩子稍支持可以坐很久,也可以短暫獨坐,前傾時則需用手支持。 

  從第七個月起,孩子的體能動作迅速發展,活動範圍也不斷擴大。大部份孩子在這個月內會自己坐,顯示孩子下半身肌肉的發展及控制有很大的進步。開始時,稍予支撐就能坐,之後可以穩定的坐數分鐘或更久,以前需要扶東西的小手,現在可以騰出來摸東西或玩玩具了。如果孩子坐的時候,仍須身體前傾、兩隻手撐在地上的話,那麼最好不要讓他坐太久,以免傷到下背部的肌肉。 

  八個月,孩子可以獨坐了,大多數這個月份的孩子都在發展「直立」的能力,這個時期,孩子能扶著東西站起來,但並不表示他懂得如何坐下來,通常他想坐下來時會直挺挺的往後跌,得花上好幾個星期練習,到第九個月才逐漸掌握坐下來的技巧。 

鼓勵孩子學坐的玩具 
1.綜合盤面玩具 
這類玩具通常懸掛在小床邊,這時期孩子進入「坐著玩」的階段,操作也比較精確,不再用誤打亂踢的玩法玩綜合盤面玩具了。有的綜合盤面玩具只需要操作盤面上的按鍵,就有動物的叫聲;有的會發出沙沙的海浪聲,讓孩子較易於入眠;也有的用柔軟的毛巾做成動物形狀,讓孩子有不同的觸覺感受。其共通點是色彩鮮明,聲音吸引人。




2.橫掛式座椅玩具 
這種玩具通常橫掛固定於汽車的孩童安全椅、推車、學步車或高腳椅上,橫桿上有六七種玩具,孩子可以坐著按壓、嚙咬或轉動上頭的玩具。安裝拆卸簡單,可以隨需要而裝在不同的車椅上。 



3.吸盤玩具 
吸盤玩具的底端有橡膠吸盤,可以吸在平滑的表面,如高腳椅、學步車或浴室牆上,當孩子玩時可以暫時固定,減少父母為孩子撿玩具的次數。 


4.拍打旋轉玩具 
這類玩具的特徵是很容易看到行為所產生的後果,孩子只要任意碰觸,玩具就會旋轉,重覆多次後,孩子就容易將行為和結果串接起來。 



5.驚奇盒類玩具 
驚奇盒只要拍打或轉動,就會從裏頭跳出小丑、卡通人物、動物,新設計的驚奇盒已附加了許多功能,如音階、形狀配對等,配合孩子的需要,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的空間。 



6.綜合操作活動組 
綜合活動組是綜合好幾個操作活動於一個玩具中,可以放在地面小床或高腳餐椅上操作,這種玩具最大的功能在讓孩子有信心地做一些探索,孩子喜歡運用拍、移動、敲擊、開等方式來操作,學習動作的因果關係。常見的綜合操作活動組囊括彩虹珠、按鈴、小滾筒、煞車桿、空氣壓力等活動。 



親子同坐著玩 
  這類玩具通常是從孩子不怎麼會坐的時候玩起。初期,爸媽可以將玩具固定在小床、椅子或孩子容易操作的平面上,把孩子放在玩具前面,並支撐著孩子,讓他坐著操作玩具;也可以用枕頭或軟墊圍在孩子四周,與孩子面對面,鼓勵他從最簡單的玩起。爸媽可以重覆操作同一個活動吸引孩子,留些時間讓他探索,並且稱讚他的努力,或者也可以試著帶著他的手經歷每一個動作。 

  這個時期的孩子,興趣和注意力都相當短暫,經常是心情好的時候才玩一下,睡醒、吃飽、散步回來、洗完澡,都是玩的好時機,當孩子將身子轉開、不想玩時,千萬別勉強他。愛孩子是有技巧的,是負擔?是甜蜜?常在一念之間,讓我們多用肯定、鼓勵的語氣和溫柔的心對待孩子。

資料來自信誼  奇蜜育兒報 (0-1歲)

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如何成功餵母乳



今日想特別討論一下餵母乳的問題,因為眼見身邊很多朋友媽媽想餵母乳,卻因為種種原因而放棄了,事後又後悔不已。

而我又難得成功餵了半年,至今仍努力中,便隨意分享一下心得。

(以下都是對想餵母乳的媽媽說的,如果對母乳並不太堅持,請你別讀了!因為以下所言未必"啱你聽")

要成功餵母乳,首先必須認清楚兩個事實!

1) 你必須十分十分肯定母乳是對寶寶最好最好的禮物

2) 你必須知道餵母乳是十分十分多困難,一定不輕鬆,要有作戰的心理準備。

所以,成功袐訣只在乎二字:堅持!

我想,關於母乳的好處,好多媽媽已經十分清楚,不用我再多說了。

如想知道詳情,網絡世界俯拾皆是,或到健康院做產前檢查,姑娘都會告訴你。

只是奶粉有好多問題,就不是每個媽媽都知。甚至有些媽媽盲目相信奶粉商的廣告,以致有種錯覺,即使我餵母乳不成,總有替代品,不用擔心,這樣便自然容易向奶粉妥協。(這是餵母乳失敗的重大原因之一)

奶粉並非十惡不赦,寶寶亦非一碰奶粉便百病叢生,我無媽媽一定不可以餵奶粉的意思;只是我不想媽媽們被過分美化奶粉的廣告誤導,以為奶粉真的很無敵。

畢竟奶粉是由牛乳改配方而成,源頭始終是由其他動物得來。試想想,這些牛乳本來是給牛寶寶吃,牛乳中的營養和抗體再好都只是專為牛寶寶而設,自己的寶寶適合飲用嗎?

再說,牛乳經過高溫處理及被人改造過後,很多原有的營養已被破壞。能夠保留的又未必容易為人體吸收,所以吃奶粉的寶寶有時比人奶寶寶更容易有腸胃問題,不是便秘,便是肚瀉。

有些奶粉寶寶特別貪睡,不是他們特別喜歡睡,而是因為消化奶粉特別消耗體力,奶粉增加了寶寶尚未發育良好的腸胃負荷。(當然,有些媽媽特別欣賞這點,因為寶寶多睡覺,自然不用苦了照顧者傷神費力,也令他較長「肉」,腦部又發育得更好嘛!這真是見仁見智啦!)

就算你所選的奶粉問題不大,跟自己寶寶幾夾,但奶粉永遠只有一條或幾條配方Formula,試問它可以隨時因應寶寶需要而改變適合他的Formula嗎?它又有沒有寶寶需要的抗體?

如果你沒有以上的體見,相信你會很容易向奶粉屈服,放棄母乳。

我這樣說,是否代表寶寶一定不可以接觸奶粉?不。按情況而言。

我的柏柏都有吃過十幾日奶粉,還要是初生頭十幾日的時候。由於我是緊急開刀生產,所以我比一般自然生產的媽媽多了一些情緒和生理問題。傷口疼痛讓我無法起床餵哺已不在話下,由於驚魂未定,我初初的奶量真的很少,不能滿足寶寶需要。這情況下,我可以由得寶貝捱餓而堅持不餵奶粉嗎?

但我認為如果閣下真的想餵母乳的話,盡可能都不要補奶粉;即使真的要補奶粉,都盡力讓寶寶繼續嘗試吸啜或自己勤力泵出乳液。以為補粉無問題,這是一種常見的誤解。天知道愈補奶粉便愈少母乳,這是很簡單供求原理,不支出,身體便少製造。所以見自己奶量少便補粉是餵母乳失敗的另一主要原因。

但補粉了,又如何追趕奶量,滿足寶寶需要?是否一去無回頭,不能轉全人奶?非也。正如我所言,我的柏柏本來有補粉的,但在我堅持下,終於在一星期內轉了全人奶。關鍵都是在於堅持!只要媽媽肯努力讓寶寶吸啜或勤力泵,一定可以克服問題的!

不過,現今的世界很反智的。奶粉大行其道,人人對它崇拜、讚美、倚賴、信任到不得了,所以你預了餵母乳有很多人反對,或給你說風涼話。即使有些人初時表明支持你,但最後見寶寶有什麼不妥,比如寶寶有黃疸、體重不足、寶寶經常哭鬧等,他們便會叫你補粉,甚至轉全奶粉。(包括一些專業的醫生都會這樣的,小心!)當媽媽堅持餵母乳,反而有時成為別人攻擊的對象,好似寶寶有問題都是由媽媽固執餵母乳而起,因此在今日餵母乳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但只要你堅持到底,你總會令這些人另眼相看,明白你的苦心。即使他們最後都是不明白,只要你和先生有共識,明白這是對寶寶最好,已經足夠。

然而,有時餵母乳會為媽媽帶來很多不便,甚至是很辛苦。(這又是我所知最多人放棄餵母乳的原因)因為初生寶寶一天吃母乳的餐數是10-12,但餵奶粉的只是6-8。前者每2-3小時要餵哺一次,後者只是3-4小時餵哺一次。另外,埋身餵母乳會有乳頭受損的風險,但不埋身餵,發生乳腺栓塞的情況又很高。一旦發生乳腺栓塞,甚或乳腺炎,媽媽是很痛苦的。還有,餵母乳又要小心飲食,不能順便胡吃對寶寶刺激或收奶的食物。對一些貪吃的媽媽來說,這又很DISCOURAGE啦!

所以就是說,在如此艱鉅的情況下,能夠堅持下去的媽媽還有多少個?現在的你亦應該明白,何以我一開首說:成功餵母乳的袐訣,僅在於「堅持」二字吧!

不過,說到底,我個人認為媽媽的精神健康都好重要!如果餵母乳真的為你帶來太大壓力,你放棄也不是什麼罪過。只要努力過,便問心無愧了!加油吧。

P.S. 好多人都想知如何增加奶量,有沒有什麼偏方提供?我知的是有很多,不過我認為最有效的都是:多飲水、多吃飯、多休息、多埋身讓寶寶啜/勤力泵。

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上一代媽媽的誤解,下一代媽媽的壓力 (續)

其實我明知道在這裡吐完苦水後,仍須繼續面對很多無理的上一代;

先生亦多次跟我說:世上總有很多「屎忽鬼」,別把他們所說的放在心上,否則自己辛苦而已。

但當你每天外出都遇上這些人,總要給你聽一些說話時,我想豁達如我先生,有一天都會忍不住想回嘴反駁。

可惜我對著不認識的人,只會默然無聲抗議,所以唯有忍著一口氣,快步的走,回家後在冷冰冰的電腦前吐一吐苦水吧。

揹帶篇
是的!又是揹帶呀!

我發覺我下面這種揹法,總是引起很多上一代的不滿。


剛才,我買完菜回家,恰巧遇上一個阿叔,他很愛與柏柏玩,但待我們入了升降機後,就很不滿地說:

咁揹好咩?你睇下阿B下巴頂住哂,佢好似好辛苦咁喎!唔好咁揹啦!

我已經微笑回應:咁揹BB可以睇多D野嘛!

但他仍很不滿,甚至動手扯著我的揹帶,好像想幫柏柏解開揹帶似的。

我頓時黑臉,且見升降機已到便急忙踏出升降機。

有說君子動口不動手,為何亂給意見又動手這麼無禮貌呢?

你有冇想過:柏柏在我胸前,你在我胸上亂摸亂碰,這豈不是不合禮節嗎?

況且天知道柏柏最愛我這樣抱他外出,因為他是好奇寶寶,喜歡外出時東張西望;

如果要他面向我,他會特別煩躁「扭計」呢!

而且這揹帶的設計本是專讓媽媽這樣抱孩子的,難道揹帶專家的設計沒考慮到寶寶的需要麼?

豈有此理!

又有一次,那天比較大風,但我要帶柏柏去健康院,途中遇上一名太太,她迎面見到我們又大叫:哎呀!咁揹個BB咪吹到應一應囉!

我無理會她,照這樣走了。

事後跟先生提起此事,他說:

如果係我,我會同佢講,係呀!唔咁抱,BB直情會吹左上天呀!

嗱!連我先生不在場,事後聽到都忍不住要串她一串,所以可想而知,那些「屎忽鬼」有幾煩幾無理!

厚衣篇
最近氣溫反復,時冷時暖,但總的來說都是偏冷。

人家都說,寧願寶寶焗促,都不要寶寶著涼,病了便很麻煩了!

最初我都不以為然,尤其柏柏出世的日子是最炎熱的時候,加上我又餵人奶,有抗體給他,所以我也不太緊張。

但隨著天氣愈來愈冷,又不時遇上三姑六婆說:哎呀呀!怕不怕寶寶冷親呀?

我跟柏柏外出時,寧願替他多穿件厚衣,也不想再被人說三道四。

誰知那一天天氣較溫和,替柏柏穿上下面這件衫時,我又被人責怪了!


某人見到我替柏柏穿上這件衫,然後口裡不停唸著:今日幾暖呀!唔洗著呢件啦!

然後她動手想扯他衣口,作狀想替他脫衣,但後來可能意識到場合不便,於是自己停手了!

我見她一停手,便立即藉故推走柏柏,夾著尾巴逃走了。

雖然這件厚衣是鵝絨料,穿上身的確好暖,有時更令柏柏冒汗,但的確可以確保他不會著涼。

我想,我作為媽媽自會判斷他適合穿什麼吧!何需你動手來干預呢?

真的太過份了!>_<"

青筋與牙膠篇
如果大家仔細留意柏柏的鼻樑,不難發現那裡有一條幾深色的「青筋」。

按西醫說,這是靜脈,人人都有,只是柏柏皮膚薄,容易見到而已。

按老人家說,鼻樑有青筋,無事喊幾場,即容易煩躁,喜愛「扭計」。

我和先生對於老人家之說都不以為然,傾向相信西醫的一套。

反正寶寶有事無事都會哭叫,難以證實老人家之說是真是假。

但最近我出外又遇上一位新潮的奶奶,她見到柏柏的鼻樑後,說:

他有好多風啊!你得閒係佢鼻樑上輕輕按下,可以按散佢啊!

我頓時呆了!有風?這是我這半年內聽到最有趣的講法。

之後她見到柏柏拿著的牙膠,又說:

呢個唔好用啊!令BB的牙生得唔好!你去媽媽店買一隻類似香蕉型的牙膠呀!那個好用好多啊!

媽媽店?ER~~~姑且聽你說吧。

接著她又說:

其實我只生一個孩子,我從來無湊仔經驗,我那個都係我阿媽幫我湊既......

接著她BELI BALA BELI BALA說了一堆有的沒的,我也沒心機聽了。

心想:既然你自己無湊仔經驗,好心你唔好扮有經驗講咁多啦![反白眼]

=====================================================

其實這半年裡都不是每個上一代都給我落井下石或說風涼話的......

老實說,有時都會遇上一些好人,她們既分享經驗,又真心支持我的。

每當她們聽到我自己獨力照顧柏柏,都會打從心底裡欣賞我,口裡又說著要支持我。

不是說我偉大,便是說我能幹。

其實我不需要什麼讚美,不需要欣賞或認同,我只需要你們的尊重而已。

我不是說自己很富經驗,比上一代更棒;

我亦不是要無視閣下的資歷和意見;

只是我十月懷胎,勞心勞力照顧柏柏,

也許不是做到最好,但我的用心一定比任何人都要多。

所以柏柏有什麼冬瓜豆腐,我豈不是世上最緊張的人麼?

何解你們總是對我諸多批評,好像我做了什麼錯事似的?

或是對我嗤之以鼻,以為我沒有本事照顧柏柏?

再不然總是要越過我,對柏柏動手動腳?

到底你們知道什麼叫「尊重」?

我們始終是柏柏的親生父母,我們豈不是最了解最清楚柏柏的習性麼?

如果真的適合柏柏的話,我們豈不會虛心接受閣下的意見?

如果我們不接受你的意見,那即代表你的經驗不適合柏柏,作為父母,我們自然要過濾吧。

如果你是為了在我面前展示自己的了不起而任意妄為,硬將自己的一套加諸我們身上,

抱歉,請恕我們不能給你讓步了。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電子產品對嬰幼兒的影響(續)



其實,電子產品對嬰幼兒的影響更反映在心理健康的方面。

早前我讀到一篇駭人的報導,指英國一名兒童參考了某齣講述殺人的電視劇內容,自己又設計了一套殺人計劃,而對象竟然是自己母親。

最後,母親果然死於該兒童手中,真是聞所未聞。

由此可見,電視、I-Pad一類的電子產品對兒童的心理影響是深遠的。

而有些報告特別指出,電視對0-2歲的兒童影響最大,原因是0-2歲的兒童仍處於潛意識學習期,他們未懂得分辨真實與虛假的世界。

如果讓0-2歲給嬰幼兒看卡通片,他們真的以為世界上有卡通人物存在,那些貓狗的虛擬角色是會說話的。

正因為這個原因,我極力主張不要讓0-2歲的嬰幼兒接觸電視、I-pad、I-phone。

不過,早前有位朋友在面書上與我爭論這問題,指電子產品如一面刀有雙刃,本來是中性的物件,其好處、壞處是視乎人如何使用,所以問題不在於電子用品,而是在於教育。

這位Apple愛好者的觀點都有道理,道理如中國人發明火藥,火藥本是中性,卻後來被人引用至軍事武器的研發,則變成問題。

然而,我認為這觀點只適用於中小學階段的兒童,並不包括嬰幼兒。

嬰幼兒不如中小學生,具有一定程度的思考、自制能力,更可以說是「硬食」,大人給什麼,他們便吃什麼,囫圇吞棗似的。

既然這麼多研究指出電子產品對嬰幼兒是弊多於利,那麼盡可能延後寶寶被「荼毒」的日子,我想我這個媽媽的想法並不是很過份吧。

另外,不錯的,教育是必須,而且愈早教育愈好。

因為這世界早被電子產品攻陷了......

「他們遲早都要面對這個充斥電子產品的世界,故此斬腳趾避沙蟲是不行的。」老公說。

他主張要早點兒教育寶寶,免得他們對電子產品來者不拒。

不過,若果連大人的心也被電子產品佔據了,又何以教育?

現在,我和先生也漸漸失手......

合家歡時間,我都想看電視劇;

六半或晚間時分,先生又愛看新聞;

假日悶透了的時候,我們都想看一看電影調劑下;

平日我已經盡量少用智能手機,但whatsapp一來,我又忍不住開來看一看;

先生受到周邊朋友的誘惑,最終不敵,出了I-phone,久不久便見他將它拿上手玩弄一翻;

我的千年舊款電話終於壽終正寢,我還可以買到仍有按鈕的那種電話嗎?


世界將我們包圍,我們可以讓柏柏少接觸這些電子產品嗎?

如果連父母自己都做不到,又如何要求子女將來打少D機、看少D電視、玩少D電腦呢?>_<"

我要警醒、努力抵抗啊!

電子產品對嬰幼兒的影響


早前的一篇文章曾經提及電子產品對嬰幼兒影響好大,但沒仔細說明,現再引文特意講解一下。

當下,電腦、iPad、智慧手機等電子產品大行其道,不僅成年人成了各種產品的“粉絲”,就連牙牙學語的孩童也迷戀上了這些電子產品。動畫、遊戲讓這些孩子面對各種螢幕的時間越來越長,由此產生的“視力問題”接踵而來。          

怎麼保護孩子正在發育的眼睛?家長需要採取哪些有針對性的措施,才能防患於未然?來瞭解一下我們需要怎麼做。
  
4大理由,對電子產品說“不”
理由1:影響寶寶視力       
看電視、電腦或iPad等電子產品的螢幕,對寶寶視力有負面影響。特別是2歲以下嬰幼兒,眼睛的屈光等調節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對強光的直接刺激難以調 節和適應,時明時暗、不斷變化的螢幕畫面會使孩子的眼睛疲勞,導致近視。而且有時為了看得更清晰,有些寶寶會不由自主出現歪頭姿勢,引起斜視。          
知識連結:            
兒童眼球發展有其自然規律:06歲是發育期,69歲是視覺塑型期,912歲是穩定期。直到13歲眼球赤道部的鞏膜膠原才發育完成,此前都處在可調期。隨著眼球直徑每增1毫米,近視度數可增加300度。在此期間,如過早開發兒童視力、或密集用眼,都容易造成兒童近視,並且因兒童尚處於眼球發育的可調期,度數極易飛漲,導致孩子早早地戴上了“啤酒瓶底”,甚至可能引發視網膜變性或脫離,並增加青光眼發病風險。 

理由2:不利寶寶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家長也許以為電視節目或iPad的益智類遊戲,可以説明培養寶寶語言表達能力,事實上正好相反。語言表達有賴於互動環境。           

相關實驗:            
美國科學家在針對329名年齡從2個月到4歲之間嬰幼兒進行的一項科學測試顯示:房間中電視每打開1個小時,電視前的嬰幼兒從大人那裡聽到的詞彙量將 減少5001000個。對話幾乎完全沒有了。日本的調查結果也表明,2歲以下的嬰幼兒看電視的時間越長,語言表達能力越弱。

理由3:影響寶寶行為和交際能力的發展             
熱衷於電視節目或電子遊戲的寶寶,會因為沉迷其中而逐漸減少社交的機會,因此導致他們交際能力逐漸減弱,缺少解決問題的經驗。     

相關實驗: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對2702個家庭的孩子進行研究後發現,如果孩子在5歲前每天看電視時間超過2個小時,他們長大後出現行為問題的風險將會增加1倍多。研究人員分析認為,寶寶看電視時間過長,會影響他們參加社交活動的時間。久而久之,寶寶便會缺乏與他人打交道的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降低,由此會造成一些行為問題,如性格孤僻、言行粗魯、侵犯他人、難與他人合作等。

理由4:影響寶寶運動能力發展,容易變成肥胖兒童        
呆坐在沙發裡一動不動地看電視、玩iPad容易讓寶寶變成“小土豆”,如果同時再吃些零食,那麼寶寶很容易“橫向發展”,成為肥胖兒童。而且總是盯著電腦、電視看,也容易讓寶寶疏于運動,影響寶寶運動能力的發展和身體的健康發育。

6大招數,讓寶寶遠離“螢幕”
1.限制看螢幕的時間           
2歲以內嬰兒不看電子螢幕;2歲的孩子看電視2030分鐘之後就休息一段時間;3歲的孩子看電視也不能超過1個小時,看完一個節目後應到外面玩玩。嬰幼兒居住的房間不擺放電視。

溫馨提示:和孩子有個約定             
寶寶不懂節制,看動畫或玩遊戲總想一次玩個痛快,可是寶寶稚嫩的雙眼必須要得到休息。關掉電子產品,寶寶哭鬧怎麼辦?那就事先和孩子有個約定,並且家長一定要執行這個約定,督促寶寶成為“言而有信”的人。家長可以和寶寶“拉鉤鉤”,如果寶寶看完了還要看,耍賴皮,那麼,家長就可以取消一項他特別想做的事情,作為懲罰。讓寶寶懂得“遊戲規則”。 

2.哺乳和用餐時間遠離電視      
雖然吃飯時看電視已然成為部分大人們的習慣,為了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健康地成長,建議爸爸媽媽在小寶寶哺乳時間和用餐時間將電視關閉,仔細品味食物的味道,這樣有利於培養寶寶的飲食習慣,讓寶寶好好吃飯。

3.用親子活動替代電子產品
帶寶寶發現一兩項他喜歡的運動,然後陪他一起玩,運動技巧可以先忽略,重點讓寶寶享受運動的樂趣。在家裡和寶寶一起玩玩具做遊戲,一起看有趣的圖書,或帶寶寶去旅行。這些看起來比打發寶寶看電視、玩電子遊戲要麻煩的活動,不僅會讓寶寶遠離“螢幕”,還將為父母和寶寶帶來健康的身體和快樂的親子關係。 

4.鼓勵寶寶和小朋友一起玩           
爸爸媽媽可為寶寶準備一些可用於集體遊戲的玩具,如積木、百科圖書等,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鼓勵寶寶加入其他小朋友,不僅培養寶寶的分享合作意識,也為寶寶長大後社交方面的從容得體打下基礎。  
5.到戶外親近綠色             
父母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去野營、遠足、遊玩,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綠色的樹木有益於寶寶眼睛的放鬆,也能有益於寶寶身心健康。 

6.父母應減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不僅給孩子提供了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也促使孩子效法父母的不良行為。 

文章節錄自《神童網‧電子產品對嬰幼兒有哪些不利影響》

其他關於電子產品(特別指I-Pad)對孩子影響的文章,請另外往周碩的網誌:
http://blog.yahoo.com/chowshek_zoe/articles/582862/category/%E5%B9%BC%E5%85%92%E6%95%99%E8%82%B2

從來都是媽媽需要孩子,不是孩子需要媽媽


「從來都是媽媽需要孩子,不是孩子需要媽媽。

這也是我立志,等我老的那一天,要做個討人喜歡的老奶奶的原因。

因為明明是你需要人家嘛,卻還硬要人家報答你,還視為理所當然。

查查民法:養孩子是義務,棄養是會被捉去關的。

孝順呢?

但我要的根本不是義務,我要的是心甘情願的愛。

可是你又不是小孩,如果又不討人喜歡,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孝順你呢?

不是小孩的人,得要認清,那優勢早已過去了。

幼小,『孩子的幼小』,是上帝送給父母最珍貴的禮物。

但是,這禮物很快就會被收回去。

而且,不要懷疑,上帝的辦事效率,總是比你想像的要快許多。」

──汪培珽《汪培珽手記─金湯匙裡的毒藥》

真是說得好!

這些話都藏在我的心裡多年了。

這不是我早為人父母而有的領悟,而是我從父母為人處事的差異而明白過來的。

自小媽媽總愛計較自己付出多與少,

她試過跟我們數算屋子裡每一件東西的價值,然後又跟我們說她付出了多少。

最令我難忘的,那一年,我中六,她捉住我們四兄弟姊妹說:

你們快出來工作(看來她批死我升不了大學),到時你們每人每月必須給我二千元作家用。

然後又是一番訴苦計算自己付出的戲碼。

相反,爸爸是一個無私的人。

那一年,媽媽離家出走,爸爸獨個兒負責整個家的開支。

那一年,我升大學,爸爸二話不說負責我的大學學費及生活費。

他常常說:

你們升到大學是我的不幸,但我仍需要負責你們的開支,因為這是我的責任。

是的。

養孩子根本是父母的責任,父母對孩子付出,是天經地義,所以不需要跟孩子說自己付出了多少。

況且,不是孩子需要父母,而是父母需要孩子。

所謂「老來從子」,這是天下間父母的心願。

但我們卻不希望成為孩子的負擔和壓力。

如果我們是以計算來威迫孩子給你「孝順」,

這是沒有價值的了!

我們做父母的最盼望都是孩子將來心甘情願的愛和回報,

而要做到這點,我們必須要做個可愛的父母。

我爸爸正是一個可愛的人。

因為他對我無私的付出,令我死心蹋地想回報他。

相反,媽媽常常對我們幾兄弟姊妹錙銖必較,反惹來我們的反感。

正是如此的強烈反差,我明白到汪培珽所言的道理。

更有一個立志:

我將來都要做一個可愛、討人喜歡的老奶奶!

後記:

柏柏。媽媽愛你,這是我應該的。

禁不住的為你多做一點,

禁不住的為你多付出一點,

這是自然而然的,一點勉強也沒有。

我愛你,

正如你的公公愛我一樣。

所以我不是為了你將來回報我而寫此文,

只是為了那些以為自己很偉大而期望孩子必須回報自己的父母而寫。

我只望他們明白自己的問題,

而不要重覆你婆婆的問題,

免得最後惹自己孩子討厭。

寶寶進食篇:引進固體食物

相信不少媽媽曾為寶寶如何引進固體食物而煩惱過,尤其是初次為人母者。

自己也曾是其中一個為此大傷腦筋......

由於柏柏是全人奶寶寶,對人奶的依戀程度好高,所以初引進固體食物時,都令我費盡心機的。

世衛按一般寶寶的腸胃發育進程而建議寶寶滿6個月後才引進固體食物為最好,尤其是人奶寶寶。

然而,由於我曾經在柏柏4個月時一度嘗試替他戒夜奶,卻又怕他吃少了而影響體重,故陰錯陽差地在柏柏4個半月時開始引進固體食物。

為了讓柏柏慢慢適應,我先以人奶糊仔入手。(奶粉寶寶則以奶粉糊仔入手)

由於寶寶初次試糊仔,十居其九興趣不大,加上他們未學會吞嚥,所以我不想自討沒趣,令自己的心機白費,於是我只買現成的米粉來開糊仔。

初時我試的是雀巢,後來得知雀巢有奶粉成分,便轉了Healthy times。

可能有人奶吧!

所以柏柏對糊仔愈來愈接受,由一小匙到半碗,愈食愈多。

由於人奶糊仔一定要新鮮的人奶來開,否則便會有一股膻味,柏柏最不愛的。

但我是全埋身人奶媽,要我每日再額外泵人奶出來開糊仔,真是好吃力,量亦好有限。

見柏柏愈食愈多時,我便開始嘗試引入其他食物了。

初初試粥仔,柏柏十分抗拒,不是閉口不吃,便是把入口的吐出來。

直至柏柏5個半月,在網上與其他媽媽聊天,得到要訣,便實行另一嘗試──水果糊仔。

原理是寶寶多數愛吃甜和鹹的食物。

粥仔本身偏淡,難以吸引寶寶,而水果有很多果糖,很甜的,將水果蓉加入糊仔中,可以吸引到寶寶。

柏柏第一次試香蕉糊仔,已經愛上了!


之後,按此隔幾天便轉一種水果,比如蘋果、火龍果、桃等。

直至柏柏半歲,便開始蔬菜蓉。

原則是找一些濃味伴著一些淡味的,比如南瓜、蕃薯、薯仔都是濃味的,可以伴其他淡味的蔬菜,如菠菜、青豆等來吃。

柏柏最愛的薯蓉 + 竹蔗水

見柏柏愈來愈接受不同的食物,我又開始盤算試粥仔了。

由於就這樣煲粥,好難煲到好綿好滑,少不免最後又要人手摩滑,費時失事。

於是我又在網上請教其他經驗媽媽,偶然得知以下秘方。


先將米浸一小時 (用熱水浸更快),然後待乾。

放至攪拌器內攪至粉狀 (有個別攪拌器不太強的話,可以另行將已攪碎的米放置在保鮮袋中,用錘子敲碎)

如不想每次都做以上步驟,可以每次製作多一點,將攪至粉狀的米粉用白鍋炒乾存起(保存期只有兩三天,因為冇防腐劑)。

其餘的可直接加水煮至糊狀,再加蔬菜蓉或其他食材。

這樣便成了介乎糊仔與粥仔間的食物,適合初嘗試固體食物的寶寶啊!

柏柏現在十分喜愛這種texture的美食。

及至6個半月,我再引入魚和蛋黃,柏柏一樣接受。


南瓜三文魚粥


南瓜蛋黃粥


地瓜蛋黃粥

如果其他媽媽都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在此留言分享啊!^^

後記:
忘記了分享自己試引進固體時所犯的毛病,特此補充。

1) 寶寶未滿一歲前,最好少吃豆類食品,尤其是豆漿。原來大豆、黃豆都是高敏食物。我之前還想以豆漿取代人奶來開糊仔,雖然柏柏好喜歡,但他對豆漿一樣有過敏反應,吃完不夠半小時內不停嘔吐,嚇壞了我啦!>_<"

2) 寶寶試固體時應按部就班,別太心急,每次試由幾口至半碗,每種食物最好連續試幾天才轉。而且每次試最好只吃一種食物(除非你在配搭上其中一種食物之前已試過,證實無過敏除外),這樣一旦發生過敏反應,你才知道是哪種食物有問題。

3) 原來寶寶有如金魚般,有時會不知飽腹的。建議初吃固體的寶寶不宜吃多於一碗的份量。我之前曾試過讓柏柏吃多於一碗的粥仔,結果還是有輕微嘔吐的情況。>_<"

4) 牛肉、牛奶、蛋白都是高敏食品,建議滿一歲半後才慢慢給寶寶試吧。

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好好珍惜和孩子的相處時間



著名的親子教育書作者汪培珽曾經說過,親子關係的保鮮期只有十年。

因為孩子需要父母的時間並不多。

但按我所見,保鮮期最多三年。

現時新一代愈來愈聰明獨立,把屎把尿餵奶的日子真的有多少?

自你放手讓孩子自己走路開始,他們成長的速度便很驚人。

他們愈來愈有自己的一套,愈來愈不想有人規範他們。

當然,管教是父母的責任,不會因為三年後孩子有了自己一套便可以不予理會。

不過,當他們身、心兩方面都已不太需要父母的時候,

原來我們能夠做的便只有「放手」二字。

第一次讓孩子自己走路,

第一次讓孩子上廁所,

第一次讓孩子自己玩,

第一次讓孩子上幼兒班,

第一次讓孩子跟朋友玩,

第一次讓孩子自己回家,

第一次讓孩子自己出外,

第一次.............................(不用我詳列,相信很多父母懂得填上後話)

當更多的第一次「放手」出現時,你便會發覺孩子有如脫兔有如白駒,走得愈來愈快,不再停留半刻等待愈走愈慢的父母。

所以請大家好好珍惜與孩子相處的寶貴時間。

你的工作(事奉)、你的理想、你的金錢,真的有必要現在便要完成嗎?

以後沒有時間完成嗎?

難道照顧孩兒不是你的責任嗎?不是你的事奉嗎?

好好想以上的問題,或許你便會懂得選擇、懂得珍惜了。